小编有话说
美国、欧盟均正在尝试实现原料药的本地化生产,以摆脱对全球供应链的依赖。那么对原料药大国的中国来说,未来将会面对什么样的挑战与风险?
近日,欧盟发布了一份长达58页的报告《Potential measures to facilitate the productions of 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 (APIs)》,对原料药的生产和回流进行了权衡,并极力促进欧盟进行原料药的生产。
在过去十年中,欧洲国家的药品短缺情况日益加剧,尤其是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该报告指出,原料药的生产外包可能会加剧药品供应链中断的风险。
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亚洲地区(主要是中国和印度)的制药业兴起,以价格优势作为主要核心竞争力,对西方国家的药品生产制造企业发起了挑战,导致全球药品生产(包原料药生产)向亚洲转移。
但是在近十年当中,由于药品供应链日趋全球化,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导致欧洲药品出现短缺:1、意外的需求增加,例如流感季节;2、供应链的问题,由于生产的高度复杂性,供应商数量有限,是的供应链的弹性较差;3、质量问题(例如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以及运输的中断(例如2021年苏伊士运河的问题)。
该报告指出,为了防止可能对供应链的依赖导致的药品短缺的情况,将原料药的生产回流到欧洲本土可能是更好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