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过绿丞的名字,早就与绿丞创始人赵普加了微信。在一次活动中,绿丞的员工主动加我微信,并介绍了绿丞的情况。2024年底,就与赵普相约,交流一下专业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运行情况,但一直没有成行。最近,与赵普相约,他用了2个多小时的时间,给我介绍了绿丞的运行情况。
一、转化逻辑
绿丞提出的科技成果转化逻辑是:判断、整合、转化、赋能四个环节构成的过程。
判断是指筛选有价值的科技成果。高校、科研院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很多,并不是每项成果都有转化价值,而是从中筛选有价值的成果。
整合是指将有价值的科技成果变成一个转化项目,并整合各种创新资源,包括资金、人才、中介服务、销售渠道、媒体等,使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
转化是指利用项目技术研制产品或服务,并获得市场订单,直至设立企业,即将项目变成可以销售的产品或服务,再到可以销售的商品。
赋能是指支持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发展,实现产业化。

图1判断、整合、转化、赋能四个环节构成的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说明及策略

图2 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五阶段四环节及国内分布图
图2显示绿丞的转化逻辑及服务理念、国内布局。绿丞在国内16个地方设立了分支机构,表明是做从0到1的转化。
二、业务模式
绿丞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分成三个层次,即通过“判断”以筛选优质科技成果为基础,以成果转化基金为纽带,以“服务+咨询+投资”作为业务的三驾马车,在细分领域建设系统化专业化科创生态。
1、投资
优中选优,给予早期投资。每一项投资都必须慎重,必须做好尽职调查,在进行行业研究、市场研究、细分市场研究、产品竞争力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法务尽调、财务尽调,再做出投资决策,并对投资项目进行赋能。
2、咨询
对于重点项目,提供行业研究、市场研究、细分市场研究、产品竞争力分析等深度服务,帮助项目团队进行对标技术分析、标杆企业分析,制定销售策略和支持配套能力建设。
3、 服务
对于经“判断”而筛选出来的有价值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供分门另类的服务。

图3 绿丞按照投资—咨询—服务金字塔的业务架构
图3中,显示投资、咨询、服务三者的重点及内容。各自目标明确,所包含的服务内容比较丰富。
三、转化平台建设
绿丞专注于材料领域,材料本身是一个行业领域,而材料领域门类多,每个领域的专业性比较强;材料又是其他领域发展的基础,即涉及产业门类比较多;不同的产业、不同门类对材料的性能要求有所不同。为此,绿丞深耕材料领域,构建材料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围绕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搭建细分行业、细分领域域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图4材料与领域对应关系
图4显示,材料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有其特殊性,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对其他行业发展的影响大。
四、绿丞成绩单
图5从五个方面反映了绿丞的成绩单:一是服务了20个地方政府;二是服务了700名科学家;三是服务企业7335家;四是服务高校48所;五是转化项目516项。从这份成绩单看,通过在多个地方建设基地或机构,在政产学三间之间架接桥梁,遵循政产学三螺旋理论,更好地转化科学家团队的科技成果。

图5 绿丞成绩单
五、观察与思考
无论是技术转移机构还是技术转移人才,抑或技术经理人,泛泛地谈科技成果转化还不够,因为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技术领域,不同的行业,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彼此间的差异很大。例如,生物医药领域与材料领域之间就有很大的不同,即使同为材料领域,生物医药领域的材料,与先进制造领域的材料又有很大的不同。
作为一个专业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或专业的技术转移人才、技术经理人,往往只能深耕于一个行业领域。你在这个领域是专业的,到了另一个领域却是完全的外行。你在这个领域做得风生水起,到了另一个领域,别人就不一定把你当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