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举行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50人论坛”上,科学家创业也是一个关键词。
一、科学家创业是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路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关村智友研究院院长王田苗在以《跨维·重塑:科技成果转化新格局》为主题的主旨报告中提出:“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条路径是将科技成果直接出售给企业,或与企业直接开展合作;第二条路径是形成创业形态,在市场、资本、产业的推动下,走向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甚至涉及收购并购,进而形成一个闭环。他认为,创业也是培养、发现和发挥人才作用的重要途径,并指出,“小天才”创业和大厂高管创业方式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最容易成功。但什么是“成功”?如何理解和定义“成功”?怎么才算“成功”?其实,无法衡量怎样才算是“成功”。
西北工业大学资产公司董事长、国家大学科技园主任符新伟在以《高校有组织科技成果转化的探索与实践》为主题的主旨报告中提出,以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判定要素包括,在市场方面要看成果完成人的横向科研情况及其行业话语权。其中关键词是“行业话语权”,即有很大的影响力。
在圆桌研讨环节,上海光机所所长张龙介绍了杭州光机所的做法,将杭州光机所定位为科学家创业的天使合伙人,即辅导科学家通过创业方式成功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将科学家培养为企业家,取得了积极成效,即杭州光机所成立五年来,累计企业50余家,吸引外部社会资本超过25亿元,孵育企业总估值超过250亿元。即以企业估值来衡量科技成果转化企业的发展状况。
在2025年3月29日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的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上,香港理工大学王家达介绍了该校以支持师生创业的方式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做法,成效也很不错。
二、科学家创业不等于科学家经营企业
科学家可以去创业,但科学家创业不等于科学家经营企业。
科学家创业有以下情形:
1、科学家在企业兼职,从事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即不享受企业的股权,不是企业的股东;
2、科学家参与创办企业,即是企业的股东;
3、科学家参与创办企业,并参与经营企业,即既是股东,也是雇员;
4、科学家是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即经营企业,并主导企业的发展。
只有是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并成功经营企业的,才能算是企业家。绝大多数情况下,科学家只是参与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动,不是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无关乎企业家的问题。
三、对企业家的画像
普遍认为企业家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以企业利润与品牌为目标,以实现社会价值、福祉、财富为责任;二是具有远见,有宽广的胸怀,格局高,意志力强,有强烈的使命感;三是具有鲜明的商业思维,雄心勃勃,有冒险精神,善于整合资源,很强的执行力和领导力。
这是企业家的基本画像,但哪些人可以称得企业家呢,是不是任何企业负责人或创始人都能称为企业家呢。显然不是,而是指那些成功经营企业的实际控制人。
四、科学家成为企业家的七大障碍是否成立?
有人认为,科学家与企业家有以下显著区别,或者说,科学家成为企业家有以下七大障碍:
1、思维模式转变难。科学家通常更倾向于理性化和理想化,而企业家则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和市场需求。
2、市场资源的链接与应用难。科学家搞科研,可以凭兴趣爱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市场需求和现实的应用,但企业家不行,必须永远与市场捆绑起来,一旦离开市场就无法立足。不过,科研人员离开市场或应用搞科研,谈不上是科学家,也成不了科学家。
3、团队的搭建与管理有较大的挑战。科学家搭建团队,可以凭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等。在创立企业时,需要找到行业内最优秀、最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并促成优秀人才之间的良好合作,最终形成一支强大而稳定的经营团队。这对科学家来说,是一大挑战。但对企业家而言,这同样是挑战。科研团队与创业团队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有显著的区别,但也有相通之处,即互补性强,协调性好,可以成事。
4、面临科技成果转化及商业化的挑战。科学家往往难以平衡商业和技术,缺乏赚钱逻辑,赚钱路径也往往不多。其实,科学家也得筹钱,要干成大事业,必须有大的资金支持。只是筹钱的方式不同。
5、处理多元信息的能力欠缺,因企业经营须涉及到业务、财务、法务、人才、资金等多个方面,科学家往往只需要集中精力攻克某个课题的难关,思维比较垂直。其实,当前科研也得跨学科跨领域,同样须处理多元信息。
6、科学家缺乏商业经验和网络,对市场趋势的判断、商业策略的制定、销售和营销渠道的建立等方面的能力会有所欠缺。其实,在商言商,在“科”言“科”,本质上是相通的。
7、融资和资金管理薄弱。科学家往往不善于与金融机构打交道,以花钱为主,无论是融资还是资金管理,都相对薄弱。搞科研也得善于“算账”。
其实,上述说法是有偏颇的,把科学家泛化了,以为书呆子就是科学家,其实不然。而且,把科学家参与创业,当成是科学家经营企业。另外,科学家经营企业,并不一定非要把企业经营得很成功,去成为企业家。
五、企业家和科学家都是千锤百炼成就的
没有谁天生就是科学家,或企业家。无论是科学家还是企业家,都是在长期实践中千锤百炼锻造出来的,而且其成功的经验是无法复制的。
按照企业家的画像,能够成为企业家,都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科学家要成长为企业家,虽然存在思维惯性和行为惯性,但随着科技创业企业的发展,依然可以克服各种矛盾和障碍,逐步成长为企业家。科学家与企业家之间,不存在无法逾越的障碍。两者有共通性,均应该是行业的引领者,在行业发展中都要有话语权,都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为导向。脱离现实需求的科研活动没有生命力,其科研人员也成不了科学家。脱离市场需求的企业经营者不可能成功,也成不了企业家。
科研人员成长为科学家,是小概率事件。企业经营者成为企业家,同样是小概率事件。两者的道理是一样的。毫无疑问,科学家成长为企业家,自然也是小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