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易专栏> > 正文

2025年5月NK细胞疗法研发动态

细胞 疗法 概况 本季度
生物科技与医疗    2025-06-19    84

概况

本季度学术动态共报导了 7家高校院所 的 7条学术动态,覆盖 肿瘤免疫治疗、CAR-T细胞疗法、溶瘤病毒疗法及靶点研究 等学科领域,报导了 7个研究团队,获得了 7项重要成果

具体来看,吉林大学的于湘晖/王储团队在艾滋病新型免疫细胞疗法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中国科学院在膀胱癌的新型CAR-T细胞免疫疗法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四川大学华西生物国重王玮团队揭示了新型CAR-T细胞免疫疗法对实体肿瘤治疗的安全有效性;华东师范大学科研团队创新的免疫细胞疗法杀伤肿瘤成果登上《自然》主刊;上海交通大学朱建伟教授团队研发了新的靶向实体瘤的T细胞免疫疗法;复旦大学徐建青/张晓燕团队报道了IL-21重组溶瘤痘苗病毒单独或联合免疫细胞疗法的强效抗肿瘤作用;清华大学药学院廖学斌课题组与中山大学魏来课题组合作揭示HPK1可成为T细胞免疫疗法的潜在靶点。

这些研究成果集中体现了本季度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为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主要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

研究领域

应用场景

目标市场

艾滋病新型免疫细胞疗法

生物医药领域

艾滋病治疗

医院、基因治疗机构、生物医药企业

膀胱癌的新型CAR-T细胞免疫疗法

生物医药领域

膀胱癌治疗

医院、肿瘤治疗中心、生物医药企业

新型CAR-T细胞免疫疗法对实体肿瘤治疗

生物医药领域

实体肿瘤治疗

医院、肿瘤治疗中心、生物医药企业

创新免疫细胞疗法杀伤肿瘤

生物医药领域

肿瘤治疗

医院、肿瘤治疗中心、生物医药企业

靶向实体瘤的T细胞免疫疗法

生物医药领域

实体瘤治疗

医院、肿瘤治疗中心、生物医药企业

IL-21重组溶瘤痘苗病毒单独或联合免疫细胞疗法

生物医药领域

癌症治疗

医院、肿瘤治疗中心、生物医药企业

HPK1可成为T细胞免疫疗法的靶点

生物医药领域

癌症治疗

医院、肿瘤治疗中心、生物医药企业

  • 以上梳理是基于提供的研发动态信息,实际应用场景和目标市场可能需要根据具体研究成果的详细内容和市场需求进一步确定。

  • 目标市场的建议是基于研究成果可能的应用领域和潜在的市场需求。

  • 对于具体的合作机会和商业化路径,建议研究人员与相关企业或机构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


报导中的高校院所

高校院所

研究动态

资讯来源

吉林大学

于湘晖/王储团队在艾滋病新型免疫细胞疗法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学术动态

中国科学院

Advanced Science丨膀胱癌的新型CAR-T细胞免疫疗法

学术动态

四川大学

我校华西生物国重王玮团队揭示新型CAR-T细胞免疫疗法对实体肿瘤治疗安全有效

学术动态

华东师范大学

登上《自然》主刊!我院科研团队创新免疫细胞疗法杀伤肿瘤

学术动态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大朱建伟教授团队研发新的靶向实体瘤的T细胞免疫疗法

学术动态

复旦大学

徐建青/张晓燕团队在《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报道IL-21重组溶瘤痘苗病毒单独或联合免疫细胞疗法具有强效抗肿瘤作用

学术动态

清华大学

癌症治疗的有效解题思路 | 清华大学药学院廖学斌课题组与中山大学魏来课题组合作揭示HPK1可成为T细胞免疫疗法的靶点

学术动态


总结

近年来,免疫细胞疗法在癌症及其他重大疾病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NK细胞疗法作为新兴的免疫治疗策略,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与应用前景。于湘晖/王储团队在艾滋病领域的突破性研究,进一步拓展了NK细胞疗法的应用范围;而CAR-T细胞疗法在膀胱癌、实体肿瘤等领域的成功实践,则为NK细胞疗法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此外,朱建伟教授团队及徐建青/张晓燕团队的研究表明,通过联合溶瘤病毒或靶向调控免疫检查点(如HPK1),可以显著增强免疫细胞疗法的抗肿瘤效果。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深化了对免疫细胞功能机制的理解,也为NK细胞疗法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奠定了理论基础。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多学科交叉合作的深入,NK细胞疗法有望成为攻克癌症及其他难治性疾病的重要武器,为患者带来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治疗选择。


报告内容均由科易网AI+技术转移和科技创新数智化应用工具生成,仅供参考!

我要收藏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科易网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科易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ky@1633.com。

成果转化智能顾问

相关资源数据
资环院丨沈其荣院士团队PNAS揭示光信号调控真菌可变剪接的分子机制
这篇文章主要研究了南京农业大学沈其荣院士团队在真菌领域的新发现。研究团队揭示了光信号通过可变剪接调控真菌基因功能的分子机制。重点以丝状真菌木霉为例,探讨了其在促进植物生长和防控土传病害方面的应用。研究指出,光照能通过光受体和MAPKHOG信号通路调控木霉菌的可变剪接,蓝光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此外,研究还发现了蓝光激活木霉菌的SRK1蛋白激酶,其与SRP1相互作用调控可变剪接效率和产孢过程。这项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真菌的生理机制,对降低菌种生产成本、促进木霉菌的推广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发表时间: 2025-06-30 相关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
近代物理所超导加速器单元批量化生产与系统集成取得阶段性进展——HIAF直线注入器实现QWR超导段稳定运行
这篇文章主要研究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超导直线加速器团队在强流重离子加速器(HIAF)装置注入器的集成测试中的突破性进展。团队成功实现了QWR超导段所有加速单元的在线闭环稳定运行,性能超越设计指标。团队自2024年启动QWR型超导腔批量化生产,并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在线运行测试。下一阶段,团队将优化现有系统并推进HWR015型超导单元的在线集成工作,为HIAF装置的建成与验收奠定坚实基础。这项研究为超导加速单元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新的工艺、方法和路线。
发表时间: 2025-06-30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
基于拉曼前向散射的等离子体光放大:迈向拍瓦级近红外少周期光脉冲
这篇文章主要研究了等离子体光学领域的新型进展,特别是利用两束同向传播的激光脉冲在等离子体中实现近红外种子光脉冲的高效光放大。研究团队提出了基于拉曼前向散射过程的等离子体光放大机制,能够在极小的时空尺度内将初始光强较弱的长波近红外脉冲光强放大4~5个数量级,并将脉宽压缩至准单周期。该研究为近红外波段高功率少周期激光脉冲的产生提供了全新路径,有望应用于广泛的领域。
发表时间: 2025-06-30 相关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
服务精选
服务案例
官方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