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易专栏> > 正文

中医药发农林1区top,揭示酸枣仁治疗失眠的有效成分和机制

药物技术 医药技术
如沐风科研    2025-07-03    318

写在前面本期推荐的是由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大学食用菌加工技术国家研发中心、功能性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大学农学院等研究团队合作近期发表于Journal of Future Foods (IF5.2)的一篇文章,揭示网络药理学和代谢组学探讨酸枣仁治疗失眠的有效成分和机制

期刊简介

  关注公众号,后台回复期刊名,查询-预测期刊影响因子

题目及作者信息

    Exploring the active components and mechanism of Ziziphi Spinosae Semen in treating insomnia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etabonomics

摘要】(阅读原文为主

失眠是一种睡眠障碍性疾病,其特征是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下降、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酸枣仁是治疗失眠和焦虑的重要“药食同源”草药之一。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评估了ZSS提取物(ZSSE)的镇静催眠作用,并利用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技术进一步分析了潜在的活性成分和相关机制。结果表明,ZSSE可与阈下剂量的巴比妥钠协同作用于小鼠的催眠作用,高剂量组(1g/kg)显著延长了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睡眠时间(P<0.01)。通过液相色谱-质谱(LC-MS/MS)从ZSSE中共获得200种化合物,包括三萜类、黄酮类、生物碱、有机酸、脂肪酰基,其中筛选出113种活性成分。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山奈酚、牛蒡苷、芹菜素和熊果酸可能是ZSSE治疗失眠的潜在活性成分。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表明,AKT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AKT1)、过氧化氢酶(CAT)、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和血红素加氧酶1(HMOX1)是主要的关键靶点。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表明,这些靶点主要涉及类固醇代谢过程、激素水平调节和代谢、突触膜、神经元细胞体、血红素结合、突触后神经递质受体活性和神经递质受体活动。对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的富集分析表明,ZSSE的镇静催眠作用可能与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HIF-1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多巴胺能突触、cAMP信号通路和胆碱能突触等信号通路密切相关。本研究揭示了ZSSE治疗失眠的潜在活性成分和机制,为ZSS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前言
    失眠是一种睡眠障碍疾病,在人群中很常见,其特征是入睡困难、记忆力、注意力下降和睡眠时间缩短。慢性失眠也会导致睡眠质量、抑郁、焦虑、高血压和整体健康问题。失眠症状的全球患病率在8%至40%之间。近年来,随着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加,以及生活作息不规律的影响,失眠已成为困扰人们生活和健康的主要症状之一。
    在中国,酸枣仁(ZSS)在治疗失眠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ZSS具有催眠和镇静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表明,ZSS中的皂苷、黄酮、生物碱和脂肪酸都对失眠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然而,ZSS的不同来源、提取方法和工艺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这直接影响了其镇静催眠作用。因此,评估ZSS在特定技术下的镇静催眠活性,阐明其化学成分,进一步发现其镇静催眠机制尤为重要。

    在这项研究中,通过动物实验评估了ZSS提取物(ZSSE)的镇静和催眠作用。此外,利用LC-MS/MS分析辅助的网络药理学来研究ZSSE治疗失眠的潜在活性成分、候选靶点和机制。本研究阐明了ZSSE在镇静和催眠方面的良好作用,并阐述了可能的活性成分和机制,为ZSS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结果部分

1.不同剂量巴比妥钠对小鼠的镇静催眠作用


2.ZSSE对小鼠直接睡眠的影响。

3.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对小鼠的催眠作用。

4.ZSSE与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

5.ZSSE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6.ZSSE催眠机制的网络药理学

7.ZSSE治疗失眠的主要途径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发现,ZSSE可以与阈下剂量巴比妥钠诱导的催眠作用协同作用,尽管0.25、0.5和1mg/kg ZSSE(人体推荐剂量的5、10和20倍)对小鼠灌胃30天没有直接催眠作用。其中,1mg/kg ZSSE显著延长了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P<0.01),但对缩短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睡眠潜伏期没有显著影响。
    本研究表明,山奈酚、粗体、芹菜素和熊果酸可能是ZSSE治疗失眠的潜在活性成分。此外,AKT1、CAT、PTGS2和HMOX1将是治疗疾病的主要关键靶点,主要涉及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神经活性光受体相互作用、HIF-1、钙、多巴胺能突触、cAMP和胆碱能突触信号通路。

注:本文原创表明为原创编译,非声张版权,侵删!

我要收藏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科易网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科易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ky@1633.com。

成果转化智能顾问

相关资源数据
西安交大团队在《科学》(Science)期刊发表高性能压电材料与器件综述论文
这篇文章主要研究了面向下一代电机耦合技术的铁电材料,重点探讨了高性能压电材料与器件在医疗超声和消费电子产品等领域的应用。文章概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指出了高性能压电材料的迫切需求,并提出了突破性能瓶颈的可行方案。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李飞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包括新型高性能压电陶瓷与单晶材料的开发,及其在医疗超声、消费电子等领域的技术革新。研究成果受到国际同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文章为压电材料与器件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发表时间: 2025-07-04 相关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
苏州高等研究院实现高表面能锌负极自发无位错同质外延
这篇文章主要研究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张笑谈特任副研究员等人在金属负极领域的新突破。他们通过选取高表面能的Zn(1120)晶面,构筑了单一取向的锌金属负极,并探究了其沉积行为与电化学可逆性。结合STEM表征,观察到沉积锌与基底实现无位错共格外延的现象。研究还拓展至其他晶面取向的锌金属负极,表明单一取向金属负极因均一生长速率、有序原子结构及优异晶界稳定性,可实现自发、无位错的同质外延生长。研究受到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发表时间: 2025-07-04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大容量长寿命氟离子电池开发取得系列进展
这篇文章主要研究了氟离子电池的优势及电解液的重要性。氟作为电负性最强的元素,其离子F-具有高氧化稳定性、高迁移效率和低去溶剂化能垒。氟离子电池因理论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和氟储量丰富而备受关注,有望成为下一代二次电池。然而,无机氟盐在传统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存在挑战。文章指出,电解液作为F-传输的载体,对构建室温可逆氟离子电池具有关键作用。此外,高分子氟盐虽然易于溶解但合成过程复杂。文章为氟离子电池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
发表时间: 2025-07-04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
服务精选
服务案例
官方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