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易专栏> > 正文

综合1区-if11+: 广州中医大等团队揭示华蟾素成分阻断NLRP3炎性小体组装改善动脉粥样硬化

药物技术 医药技术
如沐风科研    2025-07-03    568


题目及作者信息

  Resibufogenin protects against atherosclerosis in ApoE-/- mice through blocking NLRP3 inflammasome assembly

摘要】(阅读原文为主

介绍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其特征是动脉壁内脂质积聚和慢性炎症。他汀类药物等传统治疗方法对许多患者往往无效,这突显了对新治疗策略的需求。
目的
本研究探讨了酯蟾毒配基(RBG)作为NLRP3炎性小体抑制剂治疗ApoE-/-小鼠as的潜力。
方法
我们进行了包括细胞研究、动物模型评估、分子模拟和结合试验在内的实验,以评估RBG对NLRP3炎性小体、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和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
结果
RBG治疗减轻了ApoE-/-小鼠的AS,这可以通过体重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缩小和血脂谱改善来证明。转录组学和分子生物学表明,RBG抑制了NLRP3等关键炎症标志物的表达。RBG还减少了巨噬细胞的浸润,并促进了向抗炎M2表型的极化。分子对接、SPR、下拉研究确定了RBG和NLRP3的CYS-279残基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证实了其作为强效NLRP3抑制剂的作用。
结论
RBG能有效抑制NLRP3炎性体的激活,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减少泡沫巨噬细胞的形成,从而减缓AS的进展。尽管这些发现强调了RBG是一种有前景的心血管疾病治疗方法,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评估其在人体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研究与其他治疗方法可能的协同作用。

图文摘要

前言
    目前的研究强调了炎症反应,特别是涉及NLRP3炎性体,在AS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在患者中观察到NLRP3活性升高,而动物研究表明,NLRP3缺乏可减少斑块形成和炎症。细胞研究表明,NLRP3基因调控与AS的发生和发展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这些发现共同强调了NLRP3在整个疾病过程中介导炎症反应的重要性。巨噬细胞是炎症反应中的关键效应细胞,在推进AS中表现出双重作用。它们可以摄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并将其转化为泡沫细胞,有助于斑块的初始发育。活化的巨噬细胞分泌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这会加剧炎症,导致斑块不稳定和破裂。抑制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对于预防和治疗AS至关重要。
    酯蟾毒配基(RBG)是一种蟾酥(一种从中华大蟾蜍Cantor或黑腹蟾蜍Schneider的分泌物中提取的传统药物)中的天然化合物。RBG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炎、抗肿瘤和心血管保护作用。初步研究表明,RBG可能通过多种机制抑制炎症反应,特别是在巨噬细胞中。然而,其在AS中的具体作用和机制尚未得到全面阐明。研究表明,RBG可能直接或间接抑制巨噬细胞中NLRP3炎性体的组装和激活,从而增强其抗炎和血管保护作用。
    本研究通过调节巨噬细胞中的NLRP3炎性小体来检验RBG在AS中的有效性及其机制。我们采用动物模型、细胞实验、分子模拟、体外结合分析和基因操作来研究RGB对NLRP3炎性体的影响及其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保护作用。我们的研究旨在证明该成分在AS治疗中的潜力,为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结果部分

1.RBG减轻ApoE-/-小鼠HFD诱导的AS。

2.RBG抑制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NLRP3炎症小体组装和炎症。

3.RBG增强ox-LDL诱导的BMDM中泡沫细胞的形成。


4.NLRP3的CYS-279残基是RBG的结合位点。


5.RBG抑制BMDM中LPS+ATP诱导的炎症和NLRP3炎症小体组装。
6.RBG对BMDM中LPS+ATP诱导的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取决于NLRP3。
7.RBG对Ox-LDL诱导的BMDM炎症反应和泡沫细胞形成的抑制作用取决于NLRP3。
8.RBG对ApoE-/-小鼠HFD引起的AS的有益影响依赖于NLRP3。


9.RBG治疗AS机理示意图。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探讨了RBG作为NLRP3炎性体抑制剂治疗as的潜力。通过细胞实验、动物模型和分子模拟,RBG被证明能有效抑制NLRP3炎症体的激活,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减少巨噬细胞泡沫细胞的形成,从而减缓as的进展。然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评估RBG在人体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它与其他疗法的潜在协同作用。总体而言,RBG为心血管疾病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治疗策略,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注:本文原创表明为原创编译,非声张版权,侵删!

我要收藏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科易网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科易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ky@1633.com。

成果转化智能顾问

相关资源数据
物质学院冯继成课题组开发出下一代芯片金属互连智造方案
这篇文章主要研究了集成电路尺寸缩小带来的铜互连性能挑战问题。由于传统铜互连在细线宽下电阻率显著上升,行业急需寻找新一代互连金属及其加工方案。在此背景下,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冯继成课题组成功开发出一种用于下一代芯片金属互连的“自下而上”增材加工新方案。该方案能够使用Ir、Ru、Rh等金属替代铜,解决电阻尺寸效应问题并提高可靠性。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ACSNANO,并被选为增选封面文章。
发表时间: 2025-07-04 相关机构: 上海科技大学
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陶文兵教授团队提出DISC新范式突破3D语义场景补全技术瓶颈
这篇文章主要研究了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新进展。近日,国际计算机视觉会议ICCV2025接纳了来自某大学陶文兵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团队专注于3D语义场景补全的研究,这一技术对于理解并重建三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他们的研究为场景理解、虚拟现实、自动驾驶等领域带来了新的突破,有望推动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通过他们的努力,3D语义场景补全技术将可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发表时间: 2025-07-04 相关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
人才强校 | 经管学院李春顶教授等在《经济研究》和《经济学(季刊)》发表重要论文
这篇文章主要研究了区域贸易协定对全球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由李春顶教授等人共同完成,发表在《经济研究》期刊上。研究通过统计计量分析与结构性量化模拟方法,对多个典型区域贸易协定的碳排放效应进行了反事实模拟,发现存在“碳创造”与“碳抑制”的双重效应。此外,研究还涉及全球经贸秩序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构建了全球一般均衡结构模型,探讨了贸易保护主义、中美贸易合作等对新趋势的影响。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国际贸易与环境经济交叉研究的理论体系,也为全球构建绿色低碳型区域合作机制和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战略定位提供了量化支撑。
发表时间: 2025-07-04 相关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
服务精选
服务案例
官方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