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易专栏> > 正文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产学研”体系?

产学研
科技资讯    2021-10-15    422

  中国在“学”(高校)与“产”(企业)的直接互动合作方面取得不少进展,但是中国目前严重缺乏连接“学”与“产”的“研”(常称为“产业技术研究院”),这成为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最大瓶颈与障碍。以“研”为导向的科研机构是“产学研”体系的核心,是连接 “学”与“产”的桥梁或中转站。没有这个桥梁或中转站,“产学研”无法有效运转,因为“学”与“产”无法形成系统性(个别学者与个别企业的合作行为不是整体性、全面性、制度性的普遍机制)的有机互动与良性循环 。

  “学”的研发的重点是科技基础研究,以创造全新知识、发表学术论文为本;“产”的研发重点是市场应用研究,以知识市场化、产品化为本;“研”(科技产业转化)则是连接“学”与“产”的“基础应用”研究,以转化基础科技知识为基础工艺和基础产品原型为本。换言之,“研”就是把“学”的基础研究与“产”的应用研究连接在一起的中间转换机制。这才是真正“产学研”体系中三者的适当定位。

  因此,中国亟需尽快补足“产学研”体系中缺位的“研”,而在这一方面德国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重大启发。此文目的就是借鉴德国独特成功经验,为中国构建真正完整的“产学研”体系。为此,我们强烈建议,中国尽快构建类似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Fraunhofer)的独特科研机构。该协会在机械制造、信息与通信技术(ICT)、新能源新材料等诸多制造业等领域均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专利,并成功地应用和推广这些专利技术,在“德国制造”的品牌塑造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一、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的背景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德语:Fraunhofer-Gesellschaftzur F?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以下缩写FhG)是德国、也是欧洲最大的应用科学研究机构,成立于1949年3月26日,以德国科学家、发明家和企业家约瑟夫·弗劳恩霍夫的名字命名。弗劳恩霍夫协会下设80多个研究所,研究经费10亿欧元,总部位于慕尼黑。

  弗劳恩霍夫协会(FhG)是公助、公益、非盈利的科研机构,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协助企业解决自身创新发展中各种技术问题。该协会目前有近15000科研人员(包含德国合作院校的教授与参与实习的学生与研究生),一年为3000多企业客户完成约10000项科研开发项目,年经费逾10亿欧元。其中2/3来自企业和公助科研委托项目,另外1/3来自联州和各州政府,用于前瞻性的研发工作,确保其科研水平处于领先地位。经费中会有至少40%会用于社会性,非商业化的科研工作。

  1949年3月26日,103名德国科技工作者在慕尼黑加入公益协会“促进应用研究弗劳恩霍夫学会注册协会”,标志着这家政府资助/协会管理的自发组织的专门面向工业应用研究的科学研究促进机构--弗劳恩霍夫协会(FhG)的正式诞生。1952年,德国联邦经济部宣布FhG为德国校外三大研究组织之一(与德国科学基金会DFG和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并列)。1965年,FhG被确定为一个应用研究支撑机构。1977年,FhG的部分行政所有权归属德国国防与研究部。2000年,在FhG的使命声明中,将FhG定位为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国家和国际化的积极的应用研究机构赞助组织。

  二、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的成功经验

  弗劳恩霍夫协会成功的核心要素可以归纳如下:

  1。 高度聚焦的应用导向型研究

  弗劳恩霍夫协会在创立之初就将自身定位于技术商业化应用,这一战略始终贯穿于协会发展的始终。该协会聚焦于支撑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研发,在国家创新链条中处于基础研究、与产品直接相关的技术开发工作两者之间,努力成为连接两者的关键环节,使政府、企业双方都愿意为其提供支持。该协会的工作团队、管理层、各资助机构、客户群体都十分清楚协会的长期目标。在理想情况下,该协会与德国另外三大科研机构(马普协会、亥姆霍兹联合会、莱布尼茨协会)肩负不同使命,通过协调互补相互配合,共同构成德国研究开发的综合整体力量。

  2。 持续发展的技术转移机制

  弗劳恩霍夫协会技术转移主要有以下五个途径:合同科研、衍生孵化公司、许可证、掌握技术的人才流动、“创新集群”。其中,由技术人才流动所带来的技术转移机制影响较为广泛,协会每年有15~25%的人员会携带技术进入企业开展工作交流。通过上述方式,该协会成功将技术诀窍转移到了企业手中,提交的不再是简单的一份研究报告、一张设计图纸,而是将充分培训、锻炼过的研究人员融入企业的创新团队中去。

  此外,“创新集群”作为该协会技术转移的另一种特色鲜明的方式,可将代表价值链集群所有环节的不同公司组合在一起,开发共同标准和系统解决方案。其他地方的各协会提出预算和时间线,各个集群之间更多的是信息交流和共享,而非竞争关系。该协会众多研究所之间通常是分工合作的方式,为企业提供更强健和全面的解决方案。各学科和领域之间的互相依存要求研究所之间协同合作。同时,为适应当今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对工艺技术的需求,该协会将其研究所组成了若干科研联合组,通过联合组内开展相关研究所、学科、题目的密切合作。此外,该协会还经常以自身的号召力主导创新聚集区,整合局部地区关键企业、技术、高校等机构,针对某个核心技术进行研发和推广,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协同机构创新实例。

  3。 高效便捷的“合同科研”模式

  弗劳恩霍夫协会各研究所主要采取“合同科研”的方式向企业及相关机构提供科研服务。企业就具体的技术改进、产品开发或者生产管理的需求委托研究所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开发,并支付研发费用,研发完成后成果转交给委托方。实践证明,“合同科研”模式是帮助知识转化成为生产力的捷径。通过“合同科研”的方式,客户享有该协会各研究所雄厚的研发科技积累和高水平的科研服务,通过各研究所之间的跨学科交叉合作,各企业可较快地得到为其“量身定做”的解决方案和科研成果。

  4。 重视与中小企业合作

  弗劳恩霍夫协会和中小企业的合作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提供技术信息和咨询服务,特别是设立咨询处、信息中心和示范工程;

  技术和趋势分析;

  签订研发合同前的可行性报告;

  落实相关政策标准;

  开发和改进新技术、新工艺,直至市场成熟。

  德国政府还专门制定政策,鼓励弗劳恩霍夫协会走向企业运营的创新行为。一是该协会的技术发明人,可以无偿使用发明创办企业,将科研成果商业化。二是该协会所用资金对创新型企业入股,一般占总股份的25%,扶持2-5年;如果企业开发创新产品获得成果则转股退出。三是该协会给聘为研究员的技术发明人发一年的工资,第二年技术发明人不再具有研究员身份而在公司领工资。中小企业的深度加入会使得科研创新更容易落地,资金和人才流动也更为充盈。

  5。 多元化的研发经费来源及配置机制

  弗劳恩霍夫协会研发经费由“竞争性资金”和“非竞争性资金”两类构成。“竞争性资金”主要来自公共部门的招标课题(约占30%-40%)以及与企业签订的研发合同收入(约占30%-40%)等,一共约占总经费投入的70-75%。“非竞争性资金”主要包括德国联邦及各州政府以机构资金的形式赞助,用于支持前瞻性研究,约占总经费投入的30%。为了提高“非竞争性资金”使用效率,该协会在财务制度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并形成了广为认可的“弗劳恩霍夫财务模式”。按照这一模式,协会将政府下拨事业基金的一少部分无条件分配给各研究所,用于保证研究所进行前瞻性、基础性的研究,而其余大部分则与研究所上年的合同科研收入挂钩,按比例分配。

  值得注意的是,经费当中来源于政府的无偿拨款只有在政府认可贡献度的情况下,根据上一年的营收情况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分。具体到每个研究所,弗劳恩霍夫总部会通过一定的机制向它们分配研究经费。

  这些经费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政府每年拨付的基础经费,每一个研究所都会分配到同样数目。

  第二部分是与上一年该所的营收情况挂钩,主要目的是奖勤罚懒,上一年做得越好,下一年的经费额越高。

  第三部分是和上一年企业委托收入部分挂钩。但这并非毫无限制,各研究所要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维持在这一比例,该所的经费才会更高,一旦少于或超过这个比例,分配的资则会相应减少

  第四部分是和上一年承担的欧盟项目收入挂钩。

  通过这种分配机制,总部引导着各研究所健康稳妥地发展,确保公助、公益、非盈利性质。这种经费分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一种兼具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平衡,即能让各个研究所尽可能的为企业提供面向实践的科技创新,同时又避免应用科学研究本身过于以市场和产品为导向,借此维持一定比例的科研独立性,以期保障对高风险的、研发周期更长的前沿技术的投入。

  6。 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弗劳恩霍夫协会认为“知识就是未来”,保护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产权、发明和专利就是保护协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在机械制造、信息与通信技术(ICT)、新能源新材料等诸多制造业领域,该协会均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专利,并成功地应用和推广这些专利技术,在“德国制造”的品牌塑造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不仅如此,为了保障德国“工业4。0”战略的实施,保持德国制造业创新在全球的领先地位,该协会承担了“工业4。0”体系中难度系数高、研发任务重的数据保护和网络安全工作。此外,该协会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小企业制造业创新,致力于通过“合同科研”等形式,使中小企业客户能够充分享受其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各类科技创新资源,从而获得高水平科研队伍提供的服务。

  7。 开放包容的发展理念

  为保持弗劳恩霍夫协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该协会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许多年以前,该协会已经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内设立了交流合作窗口。截至目前,该协会已经设立了欧洲联络办公室,在美国有6个研究中心,此外,该协会还在日本、中国、印尼、韩国、俄罗斯和阿联酋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别设立了代表处。通过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该协会帮助当地研究中心的科技和工程知识水平实现了有效提升,并发掘了新的创新潜力,为在德国的该协会本部和它的合作伙伴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市场,同时,通过全球化布局,为科研人员拓展科学技术知识、体验不同的管理风格、运营文化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但同时又重视学会及各研究所的战略计划制定与评价工作。

  弗朗霍夫协会对研究所的评价每年一次,评价由研究所从外部聘请的学术委员会承担。来自学术界与产业界的专家各占一半,每个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专家人数约10人,50%的专家来自国外;专家由研究所聘请,并且一般为终生聘任。评价的程序包括阅读研究所状态报告与到研究所实地考察两个部分,实地考察的评价时间也是2-3天。

  该协会对研究所的评价主要考察研究所的科技竞争力以及完成战略计划的情况,特别关注的评价指标包括研究所获得的年度总经费中外争经费是否达到70%的比例、在外争经费中从企业获得项目经费的数量以及从欧盟获得经费的数量、专利数量、客户满意度、提供的技术与成果情况以及人员状况等。论文与书籍等出版物一般不作为考察指标。专家撰写的评价报告主要用于指导研究所的发展,同时提供给学会主席,但总部一般不将评价结果用于研究所的资源配置等方面,这与其经费来源主要为外争项目有关。该协会对研究所的评价每年一次。

  8。 全面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

  弗劳恩霍夫协会在研究人员的管理和使用上有着较为灵活高效的机制。该协会科研人才队伍呈现出“多元化”和“年轻化”的特点。协会旗下的研究机构多设在大学内部,与高校的合作密切,研究机构领导中50%以上为教授,既熟悉学术动态,又能理解并满足产业界的研究需求,工作人员中约40%为大学高年级学生。因此,高校的技术实力和基础研究优势通过协会独特的人才创新模式而转换到了该协会的研究机构中。

  同时,该协会科研人才队伍还呈现出“流动性”和“项目化”的特点,实行流动岗和固定岗相结合的用人制度,为科研队伍保持高效竞争力、新人辈出,有序流动提供了制度基础。在该协会下属研究所的科研团队中,既有核心的资深科研人员,也有具有一定流动性的合同制研发人员(这部分人员占到了约60%的比例)。由于该协会下属研究所与企业合作,常常要求人员常驻企业内部开发项目。这种人才共享机制本质上保障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和转移,而“产学研”的本质上就是创新科研人才的培养和转化。此外,担任该协会研究所所长以及主要负责人通常都是合作高校中的全职教席教授(Lehrstuhl),这一方面保障了研究所的人才供给,另一方面也为大学的基础科研提供了一个直接面向客户的实践平台。

  培养人才注重通过实践实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竭尽全力营造一个最有利于学生思索、实践和创新的学术氛围。90%左右的理工科研究生都是在企业界实习时完成学位论文的。这使学生得以大量接触一线,从实践中挖掘选题展开研究。事实上,很多硕士、博士生的课题都会带动企业创新,有的还会申请到专利。因此,学生成为企业与大学开展协同创新的联系纽带,以此带动大学和企业间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产学研”相结合。

  另一方面,在职业教育领域,德国实行“双轨制”,即由教育机构和企业联合展开职业教育。学校负责传授理论知识,企业为学生安排一线实习和培训,时长为3年或3年半。政府对数百个职业制定毕业考核标准,以确保教学和人才质量的评判水平。利用学校和企业的各自条件和优势,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技术和技能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这使得大规模的研究所、大学、企业之间交叉协作成为可能。2016年由协会发起的面向工业大数据的旗舰项目:工业数据空间,即是由十二个协会旗下研究所共同来承担研发任务,目的在于凝聚各方的研发力量解决工业4。0的数据共享的重大难题,比如位于慕尼黑的弗劳恩霍夫应用集成信息安全研究所(AISEC)负责提供工业4。0跨领域数据可信任共享和信息安全、北莱因圣奥古斯汀郡的智能分析和信息系统研究所(IAIS)则负责智能大数据分析的课题研究等。

  科研创新的核心在于培养有竞争力的人才,弗劳恩霍夫协会在这方面也有其特殊的模式。为培养应用研究领域后备军,该协会在MINT(数学、信息技术、自然科学和技术,类似于美国的STEM)教育链层面设立了诸多核心项目,从最初幼儿园年龄的“创新儿童竞赛”开始,经历小学、少年直至大学阶段,大学生可以在“加入”、“转速”和“联网”三个模块中选择,逐步进入更高学期。自2006年以来已经有2400个青少年参加了“弗劳恩霍夫人才学校”,“人才起飞”项目也迎来了第800名大学生。此外,弗劳恩霍夫智能分析和信息系统研究所还通过Roberta计划培养人才,2016年与谷歌展开合作,在全德国范围内启动“MINT编码计划”,将免费编程平台“Open Roberta”设置在德国学校和提供数字能力的学习地点。

  总之,弗劳恩霍夫协会为中国提供了“产学研”体系中“研”的典范。德国工业在国际市场上一直以来保持着较高的创新能力,这得益于德国推崇的机构创新原则,其中“弗劳恩霍夫模式”是一种特殊的、面向具体的应用和成果的企业创新模式,它的科研使命在于为市场提供具有相当产品成熟度的科研创新服务,使得科技成果能够迅速的转化为市场成熟产品,在德国有着“科技搬运工”之称。

我要收藏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科易网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科易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ky@1633.com。

双选云对接

相关推荐
电子内窥镜解决方案
公司电子内窥镜解决方案,针对临床痛点的解决方案,包括以下产品: 1、呼吸麻醉:可视喉镜系列产品,应对新冠疫情的可视化气道管理解决方案; 2、泌尿外科:硬质电子经皮肾镜;MPCNL术式,新型李逊镜肾结石清除解决方案; 3、肝胆外科:硬质电子胆道镜;PTCSL术式,新型电子硬镜(王平镜)肝内胆管结石及微创保胆解决方案。
领域:医学影像诊断技术
轻量化“数字孪生”3D引擎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公司在 “数字孪生”核心支撑技术—3D轻量化领域已耕耘多年,形成了极具门槛的核心技术积累。截止目前,已为国内超过400家客户,涵盖制造业、工程建筑行业、高等院校,提供了3D轻量化产品及技术服务,应用于近500多个重大项目或系统平台建设。 主要产品与服务有: (1) 3D/BIM/GIS轻量化融合引擎(WebGL/服务器端渲染); (2) BIM/GIS施工管理平台; (3) CAD图纸轻量化引擎(WebGL); (4) 图模管理协同平台; (5) 汇报演示系统; (6) 图模查看工具; (7) 3D可视化沙盘搭建系统; (8) 搭建智慧工厂、化工、矿山、电力领域的3D设备模型交易平台。
领域:Web服务与集成软件
药物缓释鼻腔通气及术后支撑系统
国内首家专注鼻科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科技公司,聚焦鼻腔领域的刚需,为更高效、舒适、安全、经济的临床解决方案提供支持。 核心产品是鼻腔支架,其有效性、舒适性、安全性 均远高于被替代器材。国内尚无厂家报批,门槛高,公司有更长的高利润窗口期。 智能镍钛记忆合金制成的中空填充鼻腔支架产品,即鼻腔微创支架,前鼻孔支架,后鼻孔支架。该系列支架在临床手术后可被安置到鼻腔,并牢固地附着在鼻腔所需位置,从而起到压迫、重塑、止血的作用,并保证顺畅通气,而目前临床常用的膨胀海绵之类的填充物会堵住鼻腔,鼻腔支架产品在有效鼻腔填塞压迫塑形的同时,可以在鼻腔中形成通气通道,不影响患者的通气。鼻腔支架是医疗耗材和治疗策略的改进,有并发症无法做鼻腔手术的病人,用一种新型的诊疗方式,替代手术方案。
领域:其他
植物精油芯片缓释技术在驱蚊手环中的应用与产业化
基于药用植物精油作为天然驱蚊剂的应用前景和存在的弊端分析,项目通过研究植物精油芯片缓释技术在驱蚊手环中的应用,从精油复配、浓度配比、包裹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测试,致力于生产自带舒适圈的植物精油驱蚊手环,实现长效保护、天然安全等功能,适用于不同场景不同人群。该技术充分利用药用植物精油的良好的环境相容性、怡人的香味、对人及哺乳动物无毒、无残留等优势,对日后研发出更多更稳定、高效、实用的驱蚊产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公司专业从事母婴驱蚊产品的研发和制造、分销和零售,具有全球视野,产品范围涵盖运用高分子缓释技术的纯植物驱蚊产品,及蚊虫叮后护理、灭蚊器等一系列产品。
领域:天然药物生物合成制备技术
激光质子刀关键技术突破及激光器产业化
质子疗法是肿瘤放射治疗的一种,该疗法将氢原子核中的质子通过粒子加速器释放高能量射线进行治疗。 由于质子束在组织中独特的吸收曲线(称为布拉格峰),它可以提供更好的剂量分布,允许在肿瘤部位沉积最大的破坏性能量,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沿路径对健康组织的损害。 全球首创激光驱动的离子加速:相比于目前质子疗法使用的传统加速器,激光驱动的离子束加速梯度高,能在很短的距离加速到很高的能量,具有源尺寸小、脉冲短、亮度高和能谱宽等特点,在等离子体电磁场诊断、核聚变质子快点火、质子照相、癌症治疗和温稠密物质产生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全国产化,全球顶尖的下一代小型化激光质子刀,既完成了对传统放疗的替代,又实现了对大型加速设备的源头创新,引发成本革命,是解决商业化痛点的终局方案。
领域:新型治疗、急救与康复技术
智慧林长制全面解决方案
林长制是以保护发展森林等生态资源为目标, 以压实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干部责任为核心, 以制度体系建设为保障, 以监督考核为手段, 构建由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林长, 省、市、县、乡、村分级设立林(草)长, 聚焦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发展重点难点工作, 实现党委领导、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全域覆盖、源头治理的长效责任体系。 公司的核心技术团队均有十余年从事“智慧城市”领域的经验,具备新型智慧林业顶层设计、全面解决方案、项目研发及实施的全过程管理能力;主导和参与的项目累计金额达数亿元。 公司具备测绘高级工程师、信息化中高级工程师、系统集成等中高级工程师数十人;具有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能力和丰富的经验;核心成员曾主导及参与出版发行行业信息化专著。 公司主营业务是智慧/数字林业,围绕林业系统的相关业务,是林业行业领域,提供智慧林长制全面解决方案的服务商。
领域:物联网应用软件
自拟中药汤是什么?
自拟中药汤是什么?
探讨自拟中药汤配合熏蒸推拿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26例,实施自拟中药汤配合熏蒸推拿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临床效果,中药汤,类风湿关节炎,推拿法
波导耦合器专利申请
波导耦合器专利申请
波导耦合器是一种常用的微波器件,用于在不同波导系统之间传输微波信号。其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波在波导内的传输特性,通过特定的结构设计,实现不同波导之间的能量耦合和传输。波导耦合器的基本结构包括输入波导口、输出波导口和耦合部件。
关键词:平面弯曲,波导器件,波导耦合器
自动投切专利申请
自动投切专利申请
自动投切是通过自动装置来实现的。这种装置能够根据电网的运行状态,通过感应器对电容器的运行进行自动调控,并在需要时自动进行投切。自动投切装置在电力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重要机房、计算机房等关键设备的电力保障,电力系统中重要设备、通信设备的备用电源,以及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下的电力供应保障。
关键词:自动投切,实现方式,并联电容器
口令码变换算法的用途
口令码变换算法的用途
口令码变换算法通常涉及一系列的操作,用于将原始口令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以增强安全性或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
关键词:保密,加解密,大型企业,财会
半刚性基层底拉应力研发方向
半刚性基层底拉应力研发方向
半刚性基层底拉应力是指半刚性路面基层底面在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拉应力。在路面结构中,半刚性基层起到提高整体承载能力并降低土基承受的荷载强度的作用。然而,半刚性基层本身的拉应力相对集中,若超过极限则可能导致路面结构损坏。
关键词:正交试验,底基层,半刚性基层,设计参数,拉应力,半刚性基层底拉应力
空压机组技术哪里有?
空压机组技术哪里有?
空压机组是一种将机械能转换成气体压力能的能源转换装备,主要由泵头组件、气罐组件和管阀组件等部分组成。泵头组件是空压机的核心部件,主要负责压缩空气,完成能量的转换;气罐组件是空压机的存储部件,负责储存压缩后的气体;管阀组件是空压机的输控部件,负责连接泵头和气罐输送气体,并控制气体流通。
关键词:城际动车组,实际应用,空压机组
直接横摆力矩控制技术哪里有?
直接横摆力矩控制技术哪里有?
直接横摆力矩控制(DYC)是一种车辆运动稳定的有效方法,它通过对车轮上纵向力的调节,直接构成对车辆质心的横摆力矩,以克服车辆的前轴或后轴侧滑,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在车辆处于低附着系数路面、大侧向加速度等极限工况下行驶时,车轮上的侧偏力已处于饱和状态,此时无法单纯依靠转向控制来提高车辆的稳定性。然而,车轮上的纵向力往往还有很大的裕度可以被利用,DYC正是基于这一原理来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关键词:电机驱动,分布式驱动,横摆力矩,直接横摆力矩控制
碳酸盐含量的用途
碳酸盐含量的用途
碳酸盐含量主要指的是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这是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废气。通过测量呼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可以确定碳酸盐含量,并用于计算氧合指数。在建筑材料、食品工业、医药和环保领域,碳酸盐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储层,岩心,体积分数,测井资料,塔拉,碳酸盐含量
服务精选
服务案例
官方社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