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要注意些什么?

发布时间:2021-11-18 关键字:高校技术转移机构

10月9日,首批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名单正式公布,共有20所“双一流”高校入选。首批20所试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如高价值专利培育与专利运营、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制度、专业人才培训等。

为推进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发展,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关于开展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关于首批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启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作为强化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的工作抓手和突破口,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建设与发展得到高度的重视。高校在建设技术转移机构、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中要注意些什么呢?

 

1.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的要点

高校技术转移机构要怎么建设?《实施意见》提出六项重点任务,包括:建立技术转移机构、明确成果转化职能、建立专业人员队伍、完善机构运行机制、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加强管理监督。

《通知》对试点高校建设运营技术转移机构提出了明确要求。根据《通知》,各试点高校将按照本单位试点实施方案,在政策、人才、资金等方面为技术转移机构提供支撑保障。建立健全成果转化各环节相关管理办法,制定职务科技成果披露管理制度、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成果转化公示制度,建立成果转化风险管理和监督机制,健全面向转化应用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落实成果转化尽职免责的有关规定。明确科研人员、技术转移机构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按照服务质量、转化绩效确定技术转移机构的收益分配方式及比例。鼓励技术转移机构全程介入科研团队研发活动,为科研人员研发方向、知识产权管理、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专业化服务。支持技术转移机构与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基金以及产业基金合作,为成果转化提供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务。

在以上明确要求外,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运营中,还有哪些方面也是需要注意的呢?

1)人才储备与团队建设。做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专业技术转移人才。高校技术转移机构需要有一支复合型的人才队伍,如拥有技术、法律、市场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可对一项专利技术或者专利组合的技术成熟度、市场前景、法律范围和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

(2)资源的整合分析能力。通过资源的整合分析,如对市场需求的获取和分析,对本校科研成果的整合、分级管理,对高价值专利的挖掘与培育等,能避免科研和市场的脱节,提高成果转化效率,实现成果的社会经济价值。同时,还需要通过拓宽成果转化渠道,如与第三方机构达成转化服务协议,构建立体化推广模式,推动成果有效转移转化。

(3)探索适合的服务模式。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不可能完全照搬他人的服务机制,高校技术转移机构需要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出发,探索合适的服务模式,解决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在服务过程中不断进行验证和调整。

(4)清晰规范的工作流程。科技成果转化过程长、环节多、涉及面广。按照不同的成果转移转化方式,制订全面清晰、一目了然的工作流程,可以使科研人员明确了解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程序,有利于推动科研人员在转化各阶段积极配合相关工作的推进。

(5)全面的服务能力评价。建立面向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服务能力评价机制,如建立包括科研人员、合作企业/合作伙伴等服务对象满意度、品牌维护与建设、服务创新举措、服务质量与效率等的综合评价机制。

 

2.国外技术转移机构运作启示

国外高校技术转移机构成功的基本条件:技术转移的主体相对独立于大学母体且大多以公司形式存在;集聚了一批懂市场、经济、投资、法律的复合型人才从而为大学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技术转移机构大多自身拥有投资能力;一般有成熟的技术许可和创业投资的制度和经济环境;形成专注投资于前端技术的科技项目投资体系。

(1)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校友基金会(WARF)的服务模式。该基金会虽然是该大学的附属机构,但WARF与大学分开,享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基金会长期拥有约30 亿美元的技术投资基金,从技术披露或知识产权许可入手,在项目调研初期即组织投资团队、技术团队和工业化团队介入。当其得到大学的技术许可之后,便开展投资评估,启动注册程序,开展新设企业工作。对于已经设立的企业则启动收益评估过程。

2)麻省理工学院首创的第三方模式。加州大学伯克利大学教授Cottrell建立的研究公司(RC)独立于所有大学1937年,麻省理工学院与RC签署协议,将学院的发明提交给RC,由RC掌管专利申请和许可事宜,由RC负责专利申请和许可事宜,收入与麻省理工学院四六分成,从而开创了大学技术转移的第三方模式。

3)斯坦福大学首创的OTL模式。斯坦福大学成立技术许可办公室(简称OTL)亲自管理专利事务,即出面申请这些发明的专利,再把专利许可给企业界。斯坦福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OTL)技术转移的服务内容有:判断技术的商业价值并决定是否申请专利、在大学与企业之间搭建桥梁促进互访交流、代表大学向企业许可专利、引入社会资本投资衍生企业(Spin-out)等。

(4)英国牛津大学有限公司模式。英国牛津大学主要通过其下属ISIS创新公司,把大学的学术研究活动与商业运作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有限公司模式”。其运行模式为:牛津大学所有的科研成果,首先由大学研究服务部通过许可的方式转让给ISIS创新公司,公司根据不同类型科研成果商业化的特点,选择采用特别许可、衍生公司或联合投资的方式将其商业化,完成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对成果转化后产生的,属于牛津大学的经济效益全部回馈到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学院(系)以及英国牛津大学有限公司等。

(5)英国帝国理工大学高校科研服务社会模式。帝国创新服务公司(ImperialInnovations)不局限于为帝国理工大学的技术转移与商业化提供服务,包括在创新想法与技术的发展初期就介入协助、吸引其他的风险投资者共同投资、为还未投资的想法与技术提供推介服务等,同时它还与其合作伙伴一起结成创新网络,搜罗被其称为“金三角”的伦敦、剑桥、牛津区域内的所有高校与研究机构的有商业价值的技术与产品,长期可持续地投资初创企业,助其发展,在治疗、诊断、医学技术、工程与材料,以及信息通讯、数据技术等领域都有卓越成效。

 

3.国内高校技术转移机构模式参考

国内常见的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模式包括高校主导设立技术转移转化服务部门,整合校内科研资源,搭建成果转化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立独立的技术转移公司,以完全市场化运营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第三方合作,依托专业机构成立高校技术转移营运中心等。

2020年4月发布的《教育部科技司关于印发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典型经验的通知》,就高校专业化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典型经验进行了总结。部分典型经验如下:

(1)浙江大学校内机构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整合科学技术研究院、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国家大学科技园等校内机构资源,搭建“原始创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孵化产业化”全链条的成果转化体系,加快科技成果在科技园内转化及产业化。浙江大学强化创新创业服务,包括搭建 “FOCUS”(全维度Full-Field、跨领域Overarching、终身制Career、全球化Universal、高赋能Stimulating)创新服务体系;搭建“杭州大学生创业学院”“杭州大学生创业园(西湖-浙大科技园)”“e-WORKS创业实验室”“杭州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紫金园区)”等平台;积极引入民间资本,构建“浙大紫金创投联盟”“紫兴天使投资基金”等投融资服务平台,并与金融机构建立“金融服务超市”,通过资本服务,加快成果转化。

(2)北京理工大学事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的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模式。北京理工大学探索以“事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技术转移机构,同时设立技术转移中心和技术转移有限公司。技术转移中心是学校正式设立的二级部门(非挂靠机构),统一管理技术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业务。技术转移公司是运行实体,作为人员聘用、考核、激励平台,以市场化机制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学校不再承担包括处级干部在内的人员工资、房租等经费,而是从转化收益中提取10%作为机构运行经费,建立收益与业绩直接挂钩的特色机制,既充分发挥市场优势,有效调动团队积极性,又强调事业职能,坚持在学校统一部署下保障事业发展方向。

(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完全市场化运营的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模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立了完全市场化运营的中部知光技术转移有限公司,提出“布局+运营”一体化的专利运营理念,采用“知识产权+”的运营模式,围绕关键领域技术,先开展专利布局,形成高价值专利包,再根据项目特点,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灵活选择运营方式,如专利许可、技术转移、产学研合作、产业孵化、资本运作等。搭建网络运营平台,汇聚人才、项目和专利等信息。与300多所高校、200多个城市、40余个科技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构建高校成果转移转化全价值服务链。

 

(来源:网络综合)

     

文章转载自:网络综合
我要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