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北电力大学
高校科技动态,展望科技前沿!
《NatureEnergy》在线刊发该论文截图2月5日,国际顶级学术刊物《NatureEnergy》在线发表了我室李美成教授团队研究成果“Planar p-n homojunction perovsk
近些年来,随着新材料和微纳加工技术的发展,人们在自然界的启发下制备出各种各样的微结构表面和仿生表面。例如,受荷叶表面结构的启发,在固体表面加工微结构可制成超疏水表面,使接触角超过150º,甚
热电发电器(TEG),是利用半导体的塞贝克效应直接将热电转化为电能的器件,具有清洁绿色、无噪音、体积小、质量轻、易维护等优点,可应用在太阳能回收、汽车尾气回收、工业废热回收、军工医疗等领域。然而受热电
纳米镀膜、纳米打印及纳米喷涂等下一代高新技术对掌握“纳米尺度液滴的撞击动力学”提出了迫切需求,同时纳米尺度液滴撞击动力学特性的深刻认识也会积极推动防结冰、自清洁、喷雾冷却等现有技术的变革。3月20日,
自驱动型联合热电系统(TEG-TEC)由热电发电器(TEG)和热电制冷器(TEC)构成,利用温差发电,TEG可直接给TEC供电,驱动TEC工作。由于TEG-TEC联合系统无需外接电源即可实现制冷、控温
东北电力大学王兵兵副教授(博士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热物理研究中心)作为第一作者,王晓东教授作为第一通讯作者,在传热领域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Mass T
功率半导体器件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网、电力机车、电动汽车、家用电器等涉及到电能转换的各类装置中,结温的准确测量一直是学术界和工业界最为关注的重大难题。准确评估功率器件的结温不仅对于器件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
直流GIL可突破容量、可靠性、占地、走廊、环保等多种瓶颈束缚,作为前瞻性、储备性技术,是未来大容量远距离电能输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金属微粒是引发GIL绝缘故障的关键因素,运动微粒引发放电的物理机制
随着电力系统储能和电动汽车的发展,对锂离子电池容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具有更高电压平台和放电比容量,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其本身的结构不稳定性以及高压循环导致的剧烈副反应,
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热物理研究中心王晓东教授与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陈民教授合作开展了纳米液滴撞击不同浸润性固体表面的研究,在物理化学领域国际期刊Langmuir上刊登了研究成果,论文题目为“Univ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