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化浓海水生产日晒海盐技术
成熟度: 可以量产
所属行业: 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
本技术以淡化浓海水为进滩卤水,优化自然蒸发及卤水工艺条件,采用真空膜蒸馏技术浓缩淡化浓海水和(或)盐田初级制卤区重新改造设计的方案,可实验淡化浓海水直接生产日晒海盐,有效节约传统滩晒初级制卤区面积,在保证日晒海盐产质量的同时,有效解决了浓海水排放带来的环境压力问题。研究成果已在以淡化浓海水为原料年产40万吨盐田示范工程中得到产业化应用。 为向淡化浓海水生产日晒海盐工程设计提供计算依据,我们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模拟盐田系统建立了自然蒸发多因素协同作用的卤水自然蒸发数学模型,首次获得了空气温度、湿度、风速、太阳幅照、卤水温度、卤水浓度等多因素及其协同作用对卤水蒸发速率的定量影响规律,建立自然因素与卤水因素与蒸发速率相互作用数据库,并优化了淡化浓海水为原料自然蒸发过程的制卤及结晶工艺条件,揭示了钠镁比值、蒸发速率、卤水深度对成卤率的作用机理。
-
低钠盐的绿色制备与营养健康评价
成熟度: 可以量产
所属行业: 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
食盐关系国计民生和食品安全,我国食用品种盐理论基础薄弱、品种化及绿色制造关键技术匮乏、食品加工用盐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安全使用缺乏科学依据,开发安全健康的低钠盐等多品种食盐是推进 “健康中国2030行动计划”、 “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有力支撑。基于此,本技术深入探究了成盐机理,通过低钠盐结晶热力学与溶液化学性质的实验测定与模型构建、低钠盐共晶成盐过程宏观影响因素的确定与结晶动力学的实验测定以及低钠盐的营养与健康评价,阐明了组成多元卤水体系NaCl及KCl共晶“离子水合-分子缔合-晶簇转变”规律,通过动物实验,揭示了低钠盐组成和晶体形态等因素对机体营养与健康的作用机制,对于食盐健康与安全以及人民营养健康生活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
负压式生鲜食品包装机
成熟度: 可以量产
所属行业: 其他农副食品加工
在分析研究国内外大量生鲜食品(果蔬、水产品、肉类等)包装装备研究和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中国市场的负压式生鲜食品包装机包装工艺及整机方案,实现生鲜食品的高速、高质量包装。根据关键部件设计和分析结果,试制出负压式生鲜食品包装机,样机对于生鲜食品的包装速度为49.4包/min,包装率为99.4%,鼓包率为5%,基于负压式原理的生鲜食品包装机达到了生鲜食品包装作业要求。
-
紫外杀菌-低温光照果蔬“产贮运销”全程冷链保鲜技术
成熟度: 通过中试
所属行业: 蔬菜、菌类、水果和坚果加工
目前国内外果蔬物流中采用的保鲜方法主要有冷藏、气调贮藏、化学保鲜等。在这些贮藏方法中,低温是关键。在整体的保鲜效果中,低温功效超过70%,其他由气调和化学保鲜实现。但是,化学保鲜剂的药物残留造成的二次污染及环境安全性是阻碍其在果蔬物流中应用的关键问题。LED可见光、紫外线等光照作为一种物理保鲜技术具有安全、快速,容易在果蔬流通中实现等特点。因此,将不同光源引入果蔬低温物流体系,辅以自发气调包装,以实现果蔬在“产贮运销”低温物流中实现果蔬的杀菌,同时保持缓慢又正常的生理代谢,以减少物质消耗,最终使果蔬经过一系列的“产贮运销”过程后仍然具有较好的消费品质和商品性,为新鲜果蔬安全到达消费者的餐桌提供保障,促进果蔬走向国内及国外高端市场。该成果获相关发明专利2项,于2018年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机器视觉青豆残次品在线检测与剔除装置
成熟度: 通过中试
所属行业: 其他农副食品加工
目前市场上针对青豆类产品的筛选,企业广泛采用的方法是利用震动筛选机筛除大小不规则的碎粒、沙粒和青豆夹等杂质。但震动筛选机不能筛除腐坏变质的残次品,企业只能利用人工方式再次筛选后组装成预包装产品。这种质检方式工作效率较低且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难以建立客观、量化的标准。 本着确保产品品质,提升行业自动化水平的原则,通过本项目的研发,将机器视觉、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技术应用于青豆生产过程中的外观残次品在线检测与剔除,以期利用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方式代替传统的人工生产,可以提高行业的自动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特别是对保证产品的质量起到重要作用。该成果可广泛推广应用于食品行业的企业,同时也可推广应用于其他农产品初加工企业,提高其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葡萄、番茄等水果微生物控制及保鲜
成熟度: 可以量产
所属行业: 其他农副食品加工
目前我国果蔬采后腐烂率高达50%。特别是在常温条件下,腐烂、营养和水分损失占采后损失的60%~70%。其中病原微生物侵染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以葡萄为例,我国生产的葡萄70%用于鲜食,鲜食葡萄生产是我国葡萄产业的主体。由于葡萄属于多汁柔软的浆果,极易在采收、运输、贮藏和销售的过程中受到机械伤害,发生微生物病害,鲜食葡萄贮藏期间主要病害均由真菌引起。因此,鲜食果蔬的采后微生物防控极为重要,但化学保鲜剂往往存在化学残留、常用的生物源保鲜剂保鲜效果不足等难题。 该项目研发出系列生物源保鲜剂,通过高效致病菌和潜在拮抗菌的筛选、分离,获得灰葡萄孢霉、青霉、黑曲霉等优势致病菌的高效拮抗酵母菌;通过微生物宏基因组分析明确了拮抗菌的抑菌机制,确定其拮抗机制;结全拮抗菌生物学特性,制备出了高效拮抗菌复合保鲜剂,已阐明了其对红提葡萄与樱桃番茄采后微生物群落的调控效应,明确了最佳剂量效应,应用该拮抗菌剂保鲜葡萄与樱桃番茄可有效调控果蔬腐烂等贮藏品质。
-
不同基因型大米多元防控气调保鲜关键技术产业化应用
成熟度: 通过中试
所属行业: 其他农副食品加工
针对不同基因型大米储藏期间易哈喇、失香、营养流失、水解粘弹性降低、储运成本高等产业难题,重点突破节能气调储运关键技术,研发了系列专利新产品。(1)通过不同基因型大米储藏期脂肪酸、总酸、食味、质构等变化模式,明确最佳 MA 阈值;通过基因型聚类,阐明不同品种与加工强度大米的气调储藏工艺与食味、质构等变化的相关性,优化出“基因型+加工强度”耦合“定向”气调工艺。(2)基于耦合“定向”气调工艺,研发了专利产品多功能保鲜膜、米类防虫防霉保鲜盒和可移动拼接式隧道负压自吸冷微型粮仓的新工艺、新配方,突破纳米防霉气调等关键技术,实现全程无缝保鲜。(3)创建基于系列专利产品转化的大米标准化保鲜技术体系,完成高效、节能大米保鲜产业化示范。
-
果醋及果醋饮料发酵生产关键技术
成熟度: 可以量产
所属行业: 其他食品制造
本项目针对果醋及果醋饮料生产过程存在的发酵效率低、产品风味不稳定等问题,分别从发酵原料、发酵菌种和发酵工艺等方面对果醋发酵生产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利用组学技术阐明了醋酸菌果醋发酵的代谢需求,以此为指导开发了果醋发酵营养盐;选育获得优良果醋发酵菌种巴氏醋杆菌AC2005,并建立了基于醋酸菌能量代谢反馈调节的高效果醋发酵工艺;根据果醋饮料生产要求建立了果醋饮料生产原料风味品质判别方法,提高了原料风味品质保障能力。利用该成果,醋酸菌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活性分别提高29%和48%,发酵效率提高49%,原料利用率提高6个百分点。该技术具有“菌种性能优良、原料控制有效、生产成本低、产品风味好”的特点,拥有相关授权专利6项,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此成果于2015年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
新型固态发酵生产酱香型白酒
成熟度: 可以量产
所属行业: 其他食品制造
本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白酒3C计划项目支持,2017年9月22日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ZL201510653556.5)。针对传统酱香型白酒生产存在的发酵周期长、劳动强度大、粮耗高、产品产量和质量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等问题,本项目开发了一种新型固态发酵生产酱香型白酒的方法。主要工艺过程包括原料粉碎、液化糊化、加高温大曲培菌(相当于传统发酵的堆积过程)、加高产酯酵母合醪发酵、蒸馏和贮藏,其中培菌过程采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多醪培菌法,培菌糖化后的多醪混合后在自动控制条件下至发酵结束。本项目的技术特点:一是采用粉粮蒸煮液化后再加入传统固态法制作的高温大曲粉,控制不同的工艺条件(温度、溶氧、酸度)分醪培菌(三醪法、四醪法),使物料在可控状态下繁殖不同的酿酒微生物菌系,并积累足够的酿酒酶系和香味前体物质,达到传统工艺高温堆积的效果,为随后的合醪糖化发酵打下物质基础。二是在酿造过程中采用纯种培养的高产酯酿酒酵母、乳酸菌、己酸菌和部分商品酶制剂与传统高温大曲协同糖化发酵,部分净化发酵体系,弥补高温大曲中某些功能微生物和酿酒酶系的不足,保持酱香型大曲酒风味物质含量丰富的特点,同时减少成品酒中高级醇和醛类物质的含量,实现酱香型白酒的优质高产。本项目消除了环境因素对发酵过程的影响,实现了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的自动化和机械化操作,大幅度提高了原料出酒率和缩短了发酵周期,所获基酒具有传统酱香型白酒的典型风格。
-
纳米矿物元素饲料添加剂
成熟度: 可以量产
所属行业: 饲料加工
一、项目简介本项目是在福建省重点科技攻关计划资助下,由厦门大学和福建省新闽科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特种高效纳米复合饲料添加剂新型产品,其主要技术指标达到我国颁布的各类饲料添加剂质量标准[国家标准(GB10648),国家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91)]以及饲料维生素原料国家标准,以及微量元素国家标准。同时,这种饲料添加剂将含有适量的微量元素(如,锌等)纳米粉体,不含或减少防霉剂和抗氧化剂用量的50%。我们分别批量制备了20 nm,40 nm、60 nm和80-100 nm的不同细度氧化锌纳米粉体,详细研究了纳米氧化锌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生理生化参数的影响,用28日龄长白×梅山断奶仔猪研究了日粮中分别添加硫酸锌100ppm,常用饲料级氧化锌100ppm,3000ppm ,纳米氧化锌(60~70nm)100ppm、3000ppm对生产性能和生理生化参数的影响。试验为期3周。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锌(100ppm,3000ppm)明显优于常用饲料级氧化锌(100ppm,3000ppm);断奶后第一周,纳米氧化锌(3000ppm)显著提高仔猪生产性能;与硫酸盐比较,纳米氧化锌极显著降低断奶仔猪日采食量(P<0.01),对日增重和料重比影响不显著(p>0.05),明显提高饲料利用效率。纳米氧化锌明显提高锌消化吸收效率,极显著提高血清锌含量;纳米氧化锌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增加IgG,IgA水平,降低IgM水平,提高仔猪健康状况。目前,拟进行纳米饲料添加剂新产品的批量生产。二、技术成熟程度在提高营养的平衡与利用、提高饲料防霉、抗氧化效果、以及提高环境保护等方面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三、应用范围饲料添加剂。四、投产条件和预期经济效益新产品应用于养猪业,将节约利用营养资源,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给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和上交更多的利税。并可提高养殖场所的环境保护水平。五、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或合作开发
-
一种新型制动系统
应用领域: 其他详情 -
一种操作便捷的带智能裁判和棋子校验功...
应用领域: 电子信息,其他详情 -
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真正水电分离的电...
应用领域: 先进制造与自动化详情 -
一种草珊瑚清爽型凉茶(饮料)及其制备...
应用领域: 生物与新医药,现代农业,高技术服务详情 -
用于地下连续墙端头空间封填的泥浆囊
应用领域: 建筑业详情 -
一种遥控的人体倒立装置
应用领域: 其他详情 -
一种治疗骨质增生的药方
应用领域: 生物与新医药详情 -
一种痛经药方
应用领域: 生物与新医药详情 -
一种24表和混表的工艺技术
应用领域: 现代农业详情 -
根除淋巴结核技术
应用领域: 生物与新医药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