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技成果列表> 科技成果详细

一种磷脂酶D及其制备磷脂酸、磷脂酰丝氨酸的方法

技术类型:发明专利

技术成熟度:仿真级

转让方式:技术许可、技术转让、技术入股、合作开发

创新度:第三级

先进度:尚未达标

技术来源:院校

应用领域:生物药品制品制造

技术领域:高效工业酶制备与生物催化技术

发展阶段:研发

了解与分析本科技成果,可查看成果概况并使用以下技术转移数智化应用工具:
专利基本信息
专利名称 一种磷脂酶D及其制备磷脂酸、磷脂酰丝氨酸的方法
专利状态 授权 公开号 CN201910528146.6
申请号 CN110283803A 专利申请日期 2016-06-02
专利授权日期 2021-08-03 专利权届满日 2036-06-02
专利所属地 中国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发明人 刘逸寒;路福平
权利人 天津科技大学
专利摘要 本发明属于酶的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磷脂酶D及其制备磷脂酸、磷脂酰丝氨酸的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利用重组DNA技术对野生型磷脂酶D基因进行定点突变,得到活力较高的磷脂酶D基因,然后将高活力磷脂酶D基因在枯草芽孢杆菌表达系统、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包括毕赤酵母游离表达系统和毕赤酵母细胞表面展示系统)中表达,得到产高活力磷脂酶D的重组菌株,表达后,检测高活力磷脂酶D的比酶活较野生型磷脂酶D提高38‑140%,高活力磷脂酶D在枯草芽孢杆菌表达系统、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毕赤酵母表面展示系统内发酵酶活最高值分别为36.8U/ml、48.1U/ml、140.2U/(g·细胞干重)。
成果概况
简介

本发明属于酶的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磷脂酶D及其制备磷脂酸、磷脂酰丝氨酸的方法。

其技术方案是利用重组DNA技术对野生型磷脂酶D基因进行定点突变,得到活力较高的磷脂酶D基因,然后将高活力磷脂酶D基因在枯草芽孢杆菌表达系统、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包括毕赤酵母游离表达系统和毕赤酵母细胞表面展示系统)中表达,得到产高活力磷脂酶D的重组菌株。

表达后,检测高活力磷脂酶D的比酶活较野生型磷脂酶D提高38‑140%,高活力磷脂酶D在枯草芽孢杆菌表达系统、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毕赤酵母表面展示系统内发酵酶活最高值分别为36.8U/ml、48.1U/ml、140.2U/(g·细胞干重)。

相关资源数据
聚丙烯系列疏水微孔膜
采用热致相分离(TIPS)方法通过制备聚丙烯系列疏水微孔膜材料,包括纯聚丙烯疏水微孔膜、聚丙烯/二氧...
应用领域:专用化学产品制造
耦合熔融结晶制备高纯联苯的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从煤焦油回收洗油减压精馏后的富集联苯馏分制备高纯度联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液态...
应用领域:基础化学原料制造
海洋牌盐藻蓝莓软胶囊
视疲劳,是一种眼科常见病,由于人们长期使用电子产品、加班熬夜等不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患视疲劳的人越来...
应用领域:生物药品制品制造
污泥或微藻等生物质热解制油
污泥或微藻等生物质热解制油:污泥或微藻热化学转化过程的产油主要机理是脂肪族化合物的分解和蛋白质肽键的...
应用领域:环境治理业
基于酸粥的高抗氧化和降胆固醇活性益生菌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酸粥的高抗氧化和降胆固醇活性益生菌及应用,菌种名称为SZ8,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
应用领域:生物药品制品制造
特种废水生态型混凝一级强化预处理与资源回收技术
天津科技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课题组经过近七年的科学研究,成功开发了具有知识产权的、无毒生态型的...
应用领域:环境治理业
我校油菜团队在磷脂酶及其水解产物的功能研究中取得进展
这篇文章主要研究了植物磷脂酶家族的研究进展。文章详细介绍了植物磷脂酶家族的蛋白结构、底物特异性、酶活反应条件和作用机制,并讨论了各磷脂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应答中的作用和意义。文章还针对不同磷脂酶亚家族的功能进行了阐述,并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方向。文章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磷脂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应答中的生物学功能,为作物育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发表时间: 2022-02-09 相关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
何元政课题组揭示溶血磷脂酰丝氨酸受体GPR174配体识别和激活的结构基础
这篇文章主要研究了溶血磷脂酰丝氨酸受体GPR174配体识别和激活的结构基础。研究揭示了GPR174独特的配体识别模式和Gs蛋白偶联机制,并阐明了LysoPS结合的关键决定因素。该研究为理解LysoPS信号转导提供了基础框架,并为设计针对LysoPS受体的药物提供了合理基础。此外,研究还涉及其他溶血磷脂受体如P2Y10和GPR34,它们也与不同的细胞反应和疾病有关。该研究的主要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由何元政课题组完成。
发表时间: 2023-03-03 相关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南开团队合作揭示磷脂酶PAFAH2抑制铁死亡传播的机制
这篇文章主要研究了铁死亡的传播因子和调控机制。研究发现,磷脂酶PAFAH2可以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及其类似物介导的铁死亡传播。当PAF及其磷脂类似物浓度升高时,会触发细胞程序性死亡,并在细胞群体中传播。研究还表明,PAFAH2的抑制会加剧小鼠缺血再灌注导致的急性肾损伤。通过静脉注射PAFAH2外源重组蛋白,能缓解这种损伤。这项研究为治疗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和策略,同时为深入了解铁死亡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发表时间: 2024-02-07 相关机构: 南开大学
官方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