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项目的成熟度随着时间推移可能发生变化,该项目当前具体的成熟度情况,建议您通过在线客服或者我们的全国客服热线400-649-1633进行咨询了解。
针对黄河中下游流域(山东省)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 和安全利用,在明确区域重金属污染特征和土壤特性的基础上, 从低积累品种筛选、钝化修复、微生物强化等方面入手开展了系 列研究。在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 础研究项目、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杂粮创新团队栽培与 土壤肥料岗位专家经费等项目资助下,建立了特色杂粮作物-谷子耐镉性状数据库,筛选获得镉低积累谷子品种 8 份;解析了籽粒不同镉积累型谷子对镉吸收转运及其对土壤环境因子作用的差异,建立了谷子耐镉高效栽培技术体系。探明了常用钝化材料 对中弱碱性镉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效果,筛选获得具有较好钝化 效果的钝化材料 4 个,揭示了钝化材料对污染土壤镉的钝化机制, 建立了中弱碱性土壤镉钝化关键技术模式;研究了施肥对植物吸 收转运重金属及植物生长的影响,揭示了磷镉交互作用;综合形 成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综合技术模式,在多个重金属污染农田 开展试验示范。分离纯化了 3 株对铅具有较强耐性的微生物菌株, 明确了菌株对重金属的耐性及其对植物的促生作用,建立了铅污 染土壤微生物-植物强化修复技术体系。项目成果已应用于解决黄河中下游流域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恢复和安全利用,建立核 心试验示范点 2 个,研究团队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完成多个县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实施方案编制和措施落实指导工作;项目第一完成人被山东省农业农村厅聘为山东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专家组副组长,参与指导我省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和安全利用措施落实工作。在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Functional Plant Biology 等国际期刊发表 SCI 论文 6 篇,在《农
业环境科学》《土壤通报》国内期刊发表论文 2 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2 项,其中授权 1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