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项目简介
1、课题来源与背景; 课题来自江苏省环保厅科技计划项目和苏州市科技局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为了满足《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及《江苏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T1072-2007)的要求,太湖流域很多电镀企业已经开始了提标改造。但是,许多电镀厂在建设或改造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对处理技术的选择,许多常规处理工艺都存在:氨氮与总磷难以稳定达标的问题;许多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存在氮磷去除率低下、优势菌种不明显的缺点;运行费用较高;出水中仍然含有部分氨氮、总磷及部分重金属,导致后续的深度处理工艺难以实现出水回用等问题。 针对目前电镀废水中重金属和氮磷难以达标的现状,急需开发新型的吸附材料和新型的脱氮除磷技术。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本课题工艺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新型膜法脱氮除磷工艺,其基本原理仍为传统的脱氮除磷工艺(A2/O)。该技术成熟,已经成功应用于各种不同的污水处理中。 对于课题的关键技术之二的改性活性碳铁技术,其基本原理则是基于传统的活性炭吸附与铁碳原电池工作原理。活性炭吸附以及铁碳原电池技术多用于工业废水的净化。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采用新型膜法脱氮除磷工艺,以及改性活性炭铁技术,开展对电镀废水处理的报道,目前均未见有。本课题所采用的脱氮除磷及改性活性碳铁关键技术均为自主知识产权。 创造性:第一:本课题开发的改性活性炭铁的吸附能力是常规活性炭吸附能力的2-3倍。该复合吸附剂既具有强吸附能力,还具有微弱的原电池结构,对废水中有机物和色度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并可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国内外尚未见有该种改性活性炭铁技术的报道,首次应用于电镀废水的治理。 第二:采用改良型膜法脱氮除磷工艺处理电镀废水。该工艺由于采用了膜法,并对泥水回流方式进行改良后,聚磷菌、硝化菌以及反硝化菌的各自生长环境较好,菌种活性高,氨氮及总磷去除率高。该工艺首次应用于电镀废水的应用研究。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课题采用的技术已经经过实验室各个阶段的小试及中试研究,研究参数相对较为成熟。适用于各类含铬镍的电镀废水中重金属及氮磷去除的废水。 课题采用的技术相对于常规的处理技术而言,产生的二次污染(主要是污泥)的含量大大减少,不但有利于保护环境,对于企业也能减少其成本支出。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二次污染,安全性非常好。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本课题以含铬镍电镀废水为处理对象,以新型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以及改性活性炭铁吸附剂为核心技术,通过对整个废水处理系统进行调试运行后,取得以下成效: 第一:系统出水达到国标《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其中氨氮和总磷满足《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32/1072-2007);对于含镍含铬含氰废水,经过预处理、活性炭吸附后,与综合废水合并进行后续生化处理后,可以作为企业回用于生产或回用于生活作为杂用水的水源。 第二:对于课题的新型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而言,除了在微生物的分相培养方式、回流比等运行参数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外,在污泥量方面也具有较大的优势。 问题:由于业主方原水中的含磷量变化较大,导致进水搏动性太大,容易对生化系统的进程及微生物活性造成干扰。 6、历年获奖情况 2016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 2016年: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科学技术类)三等奖,江苏省教育厅 2017年:江苏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江苏省环保厅
以上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或由合作单位提供,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给予解答并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