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技成果列表> 科技成果详细

车辆电子控制技术

技术类型: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仿真级

转让方式:技术转让

创新度:第一级

先进度:标准达标

技术来源:院校

应用领域:计算机制造

技术领域:先进制造与自动化

发展阶段:研发

了解与分析本科技成果,可查看成果概况并使用以下技术转移数智化应用工具:
成果概况
简介

一、成果简介 该成果集 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在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汽车 CAN 总线控制系统、 车载故障诊断检测系统、动力电源管理系统、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系统和混合动力汽车 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开发方面的软硬件技术于一体,成功应用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 限公司、河北御捷车业有限公司(领途汽车有限公司)、河北优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石家庄核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石家庄宇明电力车开发有限公司、石家庄通合电子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的柴油机排放气体浓度检测系统开发、纯电动新能源汽车整车技 术产品的产业化开发、智能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研发、车辆辅助供电控制系统研发、电动 (汽)车自动变速驱动总成研发、智能分布式充电系统关键技术中,为企业取得了巨大的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创新点及主要技术指标 (1)将美国飞思卡尔(Freescale)公司的 DSP56F807、DSP56F8346 、MPC555 和美 国德州仪器(TI)公司的 TMS320F2812 等控制器成功应用于国内企业的产品开发。 (2)针对国内企业的不同需求,设计了多种硬件电路和提出了多种智能控制算法, 撰写在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下由科学出版社 2020 年出版的专著《车辆电 子控制技术》中。 三、知识产权及获奖 出版专著:车辆电子控制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 基金资助。 发明专利:动力耦合装置及电机(专利号:ZL201610340018.5),油电混合动力单轨 吊机车及其动力输出控制方法(专利号:ZL201410496468.4) 软件著作权:基于 EKF 的 12V 电池 SOC 估计系统(登记号:2020SR0238229),基 于 PF 的 12V 电池 SOC 估计系统(登记号:2020SR0439153)。 四、应用领域及市场前景 (1)应用领域: 该成果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柴油机和充电桩等的设计制造领域。 (2)市场前景: 汽车是一种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当今我国汽车产销量稳居全球第一位。汽车在消耗 大量能源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汽车的节能环保既是世界汽车发展 的永恒主题,也是我国汽车工业实现与社会协调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电子控制技术在解 决汽车油耗、排放、安全等问题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大推动了汽车工业的发展。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研究成果在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 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标签
相关资源数据
聚丙烯系列疏水微孔膜
采用热致相分离(TIPS)方法通过制备聚丙烯系列疏水微孔膜材料,包括纯聚丙烯疏水微孔膜、聚丙烯/二氧...
应用领域:专用化学产品制造
耦合熔融结晶制备高纯联苯的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从煤焦油回收洗油减压精馏后的富集联苯馏分制备高纯度联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液态...
应用领域:基础化学原料制造
海洋牌盐藻蓝莓软胶囊
视疲劳,是一种眼科常见病,由于人们长期使用电子产品、加班熬夜等不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患视疲劳的人越来...
应用领域:生物药品制品制造
污泥或微藻等生物质热解制油
污泥或微藻等生物质热解制油:污泥或微藻热化学转化过程的产油主要机理是脂肪族化合物的分解和蛋白质肽键的...
应用领域:环境治理业
基于酸粥的高抗氧化和降胆固醇活性益生菌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酸粥的高抗氧化和降胆固醇活性益生菌及应用,菌种名称为SZ8,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
应用领域:生物药品制品制造
特种废水生态型混凝一级强化预处理与资源回收技术
天津科技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课题组经过近七年的科学研究,成功开发了具有知识产权的、无毒生态型的...
应用领域:环境治理业
全周期智能航天运维管理
公司致力于全周期智能航天运维管理的商业策划。项目旨在为航天领域提供从任务设计到运营维护的全方位解决方...
领域:电子信息
AI自主决策焊接系统
公司专注于AI自主决策焊接系统,致力于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在非标金属柔性制造领域的应用。公司凭借三十年...
领域:先进制造与自动化
益生元产品筛选技术服务
该项目由大连大学医学院团队主导,旨在通过益生元产品筛选技术服务解决益生元市场依赖进口、自主知识产权菌...
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基于大模型的AI情报员Copilot
公司是一家处于天使轮的人工智能企业,致力于开发基于大模型的政企情报分析中台,旨在成为每个人的AI情报...
领域:电子信息
高阶智驾端到端开发新基建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高阶智能驾驶端到端开发的科技公司,致力于构建算法与数据闭环解决方案。公司依托清华大学...
领域:先进制造与自动化
互联网+-“幕”御寒流—寒区隧道保温风幕的开创者
“幕御寒流”项目是针对寒区隧道冻害问题研发的保温风幕系统,旨在通过创新技术解决传统保温方法的不足。项...
领域:先进制造与自动化
资环院丨沈其荣院士团队PNAS揭示光信号调控真菌可变剪接的分子机制
这篇文章主要研究了南京农业大学沈其荣院士团队在真菌领域的新发现。研究团队揭示了光信号通过可变剪接调控真菌基因功能的分子机制。重点以丝状真菌木霉为例,探讨了其在促进植物生长和防控土传病害方面的应用。研究指出,光照能通过光受体和MAPKHOG信号通路调控木霉菌的可变剪接,蓝光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此外,研究还发现了蓝光激活木霉菌的SRK1蛋白激酶,其与SRP1相互作用调控可变剪接效率和产孢过程。这项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真菌的生理机制,对降低菌种生产成本、促进木霉菌的推广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发表时间: 2025-06-30 相关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
近代物理所超导加速器单元批量化生产与系统集成取得阶段性进展——HIAF直线注入器实现QWR超导段稳定运行
这篇文章主要研究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超导直线加速器团队在强流重离子加速器(HIAF)装置注入器的集成测试中的突破性进展。团队成功实现了QWR超导段所有加速单元的在线闭环稳定运行,性能超越设计指标。团队自2024年启动QWR型超导腔批量化生产,并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在线运行测试。下一阶段,团队将优化现有系统并推进HWR015型超导单元的在线集成工作,为HIAF装置的建成与验收奠定坚实基础。这项研究为超导加速单元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新的工艺、方法和路线。
发表时间: 2025-06-30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
基于拉曼前向散射的等离子体光放大:迈向拍瓦级近红外少周期光脉冲
这篇文章主要研究了等离子体光学领域的新型进展,特别是利用两束同向传播的激光脉冲在等离子体中实现近红外种子光脉冲的高效光放大。研究团队提出了基于拉曼前向散射过程的等离子体光放大机制,能够在极小的时空尺度内将初始光强较弱的长波近红外脉冲光强放大4~5个数量级,并将脉宽压缩至准单周期。该研究为近红外波段高功率少周期激光脉冲的产生提供了全新路径,有望应用于广泛的领域。
发表时间: 2025-06-30 相关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
官方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