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介绍
- 技术成果
- 专利技术
- 相关高校院所
- 相关资讯
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交互式智能构造建模
2022-09-14导读: 我校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伍新明教授团队在三维地质构造建模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技术进展。该团队提出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可交互式智能构造建模方法,利用一种轻量级的三维卷积神经网络从多源异构和不均匀分布的稀疏构造...
利用海洋环境噪声透视珊瑚岛礁三维地质结构取得重要进展
2022-06-21导读: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夏少红团队,以突破珊瑚岛礁本体浅表三维精细成像为目标,在南海典型珊瑚岛礁开展了基于海洋环境噪声的探测试验和成像研究,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
武汉岩土所珊瑚礁灰岩孔隙网络结构量化表征研究获进展
2022-06-15导读: 珊瑚礁是造礁石珊瑚群体死亡后,其残骸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形成的岩土体,具有明显的二元沉积结构,上部为松散的珊瑚礁砂,下部为礁灰岩。作为珊瑚礁主体的礁灰岩,具有明显区别于常规陆源岩体的成岩作用类型。该成岩...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小林教授团队揭示沉积盆地异常高压流体形成与保存机制
2022-04-19导读: 超压是指孔隙流体压力超过静水压力的现象。一般认为,当孔隙流体压力接近或略超过静岩压力时,岩石即发生破裂,从而引起超压流体的释放,是油气运移和成矿流体迁移的重要机制。然而,流体超压幅度与古应力状态及构造...
王振胜,Timothy M. Kusky等,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Geology (2022), Long-lasting viscous drainage of eclogites from the cratonic lithospheric mantle after Archean subduction stacking
2022-03-03导读: 近日,地质学著名期刊《Geology》刊发了我校Timothy Kusky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Long-lasting viscous drainage of eclogites from th...
关键词:岩石圈,榴辉岩,俯冲,分布,地幔,叠置,洋壳,厚度,构造,橄榄岩
武汉岩土所在土石混合体等效力学强度模型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1-12-29导读: 我国是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降雨诱发的堆积体边坡地质灾害数量多、规模大、分布范围广,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堆积体的组成物质,土石混合体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非连续性以及尺...
关键词:混合体,土石,堆积体,力学,边坡,强度,参数,降雨,试验,结构
邹屹等-JP&CMP:扩散年代学重塑早前寒武纪变质-构造过程的时间尺度
2021-12-23导读: 板块构造理论是地球科学的基石,已有的研究表明,某种形式的板块构造可能至少在早前寒武纪(如古元古代)就已经具有相当规模(Wan et al., 2020, Science Advance),但其构造样式...
关键词:构造,过程,变质,持续时间,泥质,年代学,扩散,速率,石榴,冷却
华北西缘中奥陶统水下块体搬运机制和盆地演化研究进展
2021-12-09导读: 水下块体搬运过程(subaqueous mass-transport processes)是深海沉积物的一个重要来源,主要包括受重力控制的滑移、滑塌和沉积物重力流等。它们对于改造海底地貌、记录气候和构...
关键词:沉积,碳酸盐岩,构造,水下,块体,沉积物,搬运,过程,盆地,现象
辛光耀等-CMP:新特提斯洋俯冲起始阶段岩浆类型的快速转换——以土耳其Pozanti-Karsanti蛇绿岩为例
2021-09-29导读: 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板块构造”理论确立以来,俯冲带的形态、演化等方面研究是科学界研究的热点,俯冲带如此重要,可它是如何起始的,是自发还是诱发形成的,一直以来有争议。虽然大家倾向于认为板块俯冲始于洋...
关键词:俯冲,蛇绿岩,变质,底板,基性岩,板片,角闪岩,起始,PK,演化
西北生态研究院针对微生物材料改性在地基处理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取得突破
2021-09-22导读: 自然环境下岩土体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其常规代谢活动会改变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微生物岩土技术,是主动利用和控制土源类微生物代谢反应解决岩土工程中问题的一种方法。作为一项新兴的交叉学科方向,由于其低...
关键词:微生物,土体,气泡,岩土,过程,研究院,矿化,作用,西北,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