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介绍
- 技术成果
- 专利技术
- 相关高校院所
- 相关资讯
张艳等-WRR:远场地震波改变水力传导裂隙方向
2022-11-15导读: 地壳的裂隙分布和渗透性是随时间演变的,在较长的时间尺度下,化学反应过程、生物和构造过程都可改变裂隙和渗透率,从而改变流体和地热在地层中的传输。深部的地下裂缝的传统研究方法需要三维、昂贵的主动震源高频勘...
关键词:裂隙分布,渗透性
中国科大在郯庐断裂带结构成像及其形成和演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2022-08-23导读: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姚华建教授团队在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结构成像及郯庐断裂带的形成和演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他们联合地震背景噪声和远震面波数据反演得到了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地壳上地幔高分辨的...
南海海洋所在北印度洋莫克兰俯冲带强震海啸机理研究方面获进展
2022-08-19导读: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在北印度洋莫克兰俯冲带强震海啸机理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地球物理杂志》(Geophysical Journal In...
关键词:大洋地质
Tectonophysics发表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柳畅副教授最新研究成果,揭示印尼苏拉威西岛断层相互作用对地震迁移的影响
2022-08-19导读: 2022年8月,国际知名地学期刊《Tectonophysics》以《The role of fault interaction in earthquake migration in Central S...
地震波成像和大地测量结果联合揭示华北克拉通岩石圈新生代改造过程
2022-07-27导读: 我校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姚华建教授团队在华北克拉通岩石圈破坏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该团队采用背景噪声和地震面波成像获得了华北克拉通大尺度岩石圈精细速度结构,并联合大地测量结果揭示了华北克拉通岩石圈新生...
李玮等-NC:天山造山带的陆内变形机制
2022-07-01导读: 陆内造山带,是指发育在大陆板块内部、远离汇聚板块边缘的造山带,其形成与演化涉及板块内部应力远程传递、大陆岩石圈流变特性等基本科学问题,是经典板块构造尚未系统涉及的理论空白区。天山造山带作为中亚造山带塔...
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在东北印度洋孟加拉湾构造地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2022-06-23导读: 地幔柱引起的热点型火山作用在全球大洋中广泛存在,形成了以海山链和无震海岭为代表的海底构造-地貌痕迹,如北太平洋夏威夷海山链和东北印度洋东经九十度海岭等。热点型岩浆侵位时的板块构造环境,会对其形成的海山...
地质地球所揭示兴蒙造山带的岩石圈结构特征
2022-06-17导读: 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的兴蒙造山带由多陆块碰撞拼贴而成(图1),自晚古生代至新生代先后受到古亚洲洋、蒙古-鄂霍茨克洋和太平洋三大构造域多重叠加与改造作用,致使兴蒙造山带的大地构造形迹复杂,是研究壳幔构造演...
关键词:兴蒙造山带
邓阳凡等-JES:综合地球物理研究徐淮弧形构造带的三维结构与成因机制
2022-06-02导读: 华北东南缘是认识华南与华北碰撞以及大陆深俯冲、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关键区域,该区因产出徐淮弧形构造带、郯庐大型活动走滑断裂、及高压/超高压变质造山带而吸引了全球地球科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徐淮弧形构造...
PNAS:3He/4He研究揭示印度板块在青藏高原下方的俯冲模式
2022-05-17导读: 自~50 Ma以来印度与欧亚的陆-陆碰撞和持续汇聚,造就了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脉和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这里是研究陆-陆碰撞绝佳的天然实验室。在陆-陆碰撞中,印度岩石圈在青藏高原下方是如何俯冲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