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引领蜕变

话题:产业发展

2020年05月26日 00:00 2319 0

一、什么是国家高新区?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国家高新区”、“国家级高新区”,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科技工业园区。是中国在一些知识与技术密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建立的发展高新技术的产业开发区。高新区以智力密集和开放环境条件为依托,主要依靠国内的科技和经济实力,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资源、资金和管理手段,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和各项改革措施,实现软硬环境的局部优化,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建立起来的集中区域。

 

二、国家高新区发展历程

国家高新区建设是1985年3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的一项国家战略。

国家高新区经过3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创业发展阶段、二次创业阶段、创新驱动战略提升阶段,目前正处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第四阶段。

 

(一)初创阶段(1988年—2000年)

1988年3月,国务院关于《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的批复,拉开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国家高新区”)建设大幕。

1988年8月,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开始实施,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明确列入火炬计划的重要内容。

1991年-1992年,国务院对全国范围内国家高新区建设作出战略性部署,先后有51家国家高新区相继建立。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出台,强调加强国家高新区建设,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一次创业”阶段,主要目标是集聚生产要素,优化生产条件,实现规模经济,核心任务是理顺管理体制、划定发展空间、完善基础设施、招商聚集企业。这时期以无锡高新区、厦门火炬高新区等为代表,主要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实现了快速壮大,通过大力开发建设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环境。

 

(二)二次创业阶段(2001年—2010年)

2001年9月,国家科技部在武汉召开了国家高新区所在城市市长座谈会,提出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思路,即“五个转变”。

2002年,科技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决定》和《关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若干意见》,为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初步指明了方向,提出“国家高新区已基本完成了初创阶段的主要任务,今后五到十年,将进入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培养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任务的二次创业阶段”。

2005年8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了国家高新区“四位一体”的功能定位,即高新区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

2007年4月,科技部出台《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动方案》,确定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深圳、西安、武汉东湖和成都等6个国家高新区作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试点园区。

2008年4月,科技部颁布《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按分类指导的原则,全面启动新时期国家高新区评价工作。

2009年3月,科技部印发《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把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核心基地、区域和城市科技创新的辐射中心、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区。

2010年-2011年,国务院先后批复建设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即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做出示范的区域。

“二次创业”阶段,主要目标是发展知识经济,促进内生增长,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核心任务是汇集创新资源,营造创新环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业等。这时期,以苏州工业园区、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等是营造创新环境,实现转型升级的有力践行者。

 

(三)创新驱动战略提升阶段(2011—2018年)

2011年7月,科技部火炬中心提出要把“一个行动,两项工程”,即“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战略提升行动”、“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和“科技服务体系火炬创新工程”,作为新时期国家级高新区发展的重点任务。

2013年11月,全国105个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发表《国家高新区率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共同宣言》,正式吹响了国家高新区第三次创业的号角,这一阶段创新驱动成为关键词。

2015年3月,科技部印发《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明确了国家高新区战略提升行动的内涵、目标、重点任务和组织实施等内容。

2015年7月,科技部火炬中心发文《关于开展国家高新区创新示范工程的通知》,促进国家高新区率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好国家高新区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2018年3月,国务院批准又同意12个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高新区达到168个。

“三次创业”阶段,核心内涵即营造创新创业生态,形成创新支撑发展、产城高度融合的创新经济体,突出表现为各类创新主体的关系链接和交互平台以及支撑创新创业的空间和文化构造,形成以创新创业为内核的经济社会活动空间。其中创新经济体主要包括创新创业、高端产业、领先市场、活力社会、新型城区等要素。这时期,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圳高新区、杭州高新区等成为国家高新区“三次创业”的样本。

 

(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阶段(2019年-至今)

2018年12月,科技部举行国家高新区建设30周年座谈会,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在讲话中指出,国家高新区经过30年的发展,经历了创业发展、二次创业、创新驱动战略提升三个阶段,正迈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2019年11月,以“践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率先实现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协调会(长三角片)在上海张江高新区召开,科技部火炬中心与长三角地区34家国家高新区共同通过《践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率先实现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倡议书》。倡议书提出,长三角高新区要携手并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率先成为硬科技创新策源地;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率先成为区域协同创新示范者;着力产业升级,率先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者;深化互联互通,率先成为开放合作先行者;优化生态环境,率先成为绿色发展实践者。

历经32年建设大潮,国家高新区在队伍数量、经济体量、创新能力和空间范围等方面都得到较大发展。迄今,经国务院批复建设的国家高新区数量已达169家。

 

三、国家高新区发展现状

2020年1月,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组织编写的《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正式公开出版发行。《报告》评价的对象范围涵盖至2018年底的全部169家国家高新区,主要基于“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展开,该指标体系由“创新资源集聚、创新创业环境、创新活动绩效、创新的国际化和创新驱动发展”5大方面的25个二级指标构成。

《报告》显示:

国家高新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增长极。2018年全国共有169家国家高新区,国家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GDP)加总达到11.1万亿元,同比增长10.5%,比全国GDP增速(6.6%)高出3.9个百分点;GDP总额相当于全国GDP(90.0万亿元)的12.3%,较上年提升0.5个百分点。

 

图片1.png

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全面提升。2018年,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总指数达到282.6点,总指数增速20.9%,较2017年提高3.5个百分点,是2011年以来的历史最高增速。高新区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新步伐不断加快,高新区整体迈上了“以创新为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图片2.png

国家高新区已成为集聚创新资源和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主平台。2018年高新区集聚了全国70%以上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尤其新型研发机构迅速发展,2018年国家高新区拥有省级及以上新型产业技术研发机构642家,同比增长55.3%;高新区的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和空间建设稳步推进,2018年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44家、科技部备案的众创空间906家,同比分别增长3.5%和3.1%。

图片3.png

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引擎和主力军。从研发投入来看,2018年,国家高新区的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达到177.2万人年,占全国全部R&D人员全时当量的40.4%;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达7455.7亿元,占全国企业R&D经费支出的48.9%。就创新产出而言,2018年,国家高新区企业申请、授权、拥有发明专利数分别达到36.2万件、14.3万件、73.1万件,增速均在20%以上。

图片4.png

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我国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2018年,国家高新区中属于高技术产业的企业达59956家,占高新区入统企业总数的49.9%,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为28900.2亿元,占高新区整体产业增加值的39.7%,较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同时,高技术服务业发展迅速。2018年国家高新区高技术服务业企业共计44457家,同比增长19.3%,高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数增速为11.4%,高技术服务业的企业和从业人员规模的增速均是高技术制造业的近3倍。

图片5.png

国家高新区正成为我国全面参与全球创新竞争的主阵地。2018年,国家高新区出口总额达37263.8亿元,增长率为8.1%。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为21889.8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达44.3%;2018年高新区企业所拥有的境外专利和境外注册商标数分别达到10.1万件和8.9万项,分别增长133.1%和45.8%。同时,国家高新区现已成为我国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的高地。2018年,高新区企业当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到3362.6亿元,占全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的比重达到38.0%。

图片6.png

国家高新区体现了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2018年,国家高新区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平均综合能源消费量为0.488吨标准煤,明显低于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的单位能耗(0.515吨标准煤/万元)。根据2018年对国家高新区进行的问卷调查,在152家有效样本中有123家高新区出台了相关的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政策,样本高新区平均绿化覆盖率达到40%。

图片7.png

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的“头部园区”作用明显。从不同类型园区来看,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10家“头部园区"的主导作用明显;从国家高新区的区域属地来看,东部地区高新区群体发展优势突出。此外,国家高新区产业整体的转型升级有待加强,产业总体的高质量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图片8.png

四、国家高新区发展转型中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尽管国家高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技术服务业也在加快发展,但差距仍然巨大。2018年国家高新区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占企业营业收入的比例仅为13.1%,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仅为13.3%。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与高技术服务业相对应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已经占GDP的50%以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差距也部分反映了当前我国国家高新区与发达国家在创新能力方面的差距。

    面向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的先发优势,国家高新区要加快构建以技术科学为重点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打造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体系、加快塑造以培育新动能为导向的高端创新创业生态,加快建设面向全球开放的创新和商贸合作体系,并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和完善开放背景下的园区治理。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网络关键字:国家高新区、高新区发展历程、高新区规划

说点什么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