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农牧学院

西藏 林芝市

西藏农牧学院

创新能力排名: 442

院校隶属:西藏自治区

国家重点学科数量:-

科研机构数量:1

其他高层次人才: 18

咨询

重点学科: 生态学

西藏农牧学院 简介

西藏农牧学院坐落在素有“西藏江南”之称的林芝市八一镇,占地面积1317亩,东临碧波浩淼的尼洋河,西倚苍翠葱郁的觉木山,校园依山傍水,满园苍翠,鸟语花香,幽静雅致,是西藏自治区唯一一所集农、工、理、管学科于一体,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农业院校。学院创建于1972年,其前身是西藏民族学院林芝分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命名为“西藏农牧学院”,2001年9月与原西藏大学合并组建新西藏大学,2016年6月教育部批准单独设置为西藏农牧学院。\r
\r
作为自治区直属高等学校,学院长期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自治区党政领导的亲切关怀,胡锦涛、乔石、阿沛·阿旺晋美、热地、刘延东、张庆黎、郭金龙、吴英杰、洛桑江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自治区领导曾先后来学院视察工作。\r
\r
学院现有教职工554人(含援藏干部人才12人),其中专任教师333人(不含援藏干部人才),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副研究员160人,占48%;博士32人、硕士180人,占64%。有特聘院士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区首席专家3人(藏药材、藏猪、生态学领域),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9人,自治区先进工作者、西藏“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自治区级优秀教师、全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21人,自治区教学能手、自治区级教学名师7人。\r
\r
学院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生60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1660人(含国家开放大学本、专科学生261人)。\r
\r
学院党委下设6个二级党委、4个党总支(含1个离退休党总支)、12个直属党支部;二级党委和党总支下设53个党支部,其中学生党支部24个、教工党支部25个、离退休党支部4个,另有1个网络党支部。学院下设25个正处级单位,其中教学科研单位9个:植物科学学院、动物科学学院、食品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水利土木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公共教学部、成人教育部和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r
\r
学院拥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1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学科11个。有生态学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有生物学、生态学、作物学、林学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36个本科专业、22个专科专业,其中教育部特色专业4个、自治区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全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4个,自治区精品课程16门,自治区教学团队2个。学科及专业广泛涉及农、牧、林、水、电、生态、环境、食品、工程等领域,与全区经济建设紧密相关。设有教学科研实验室69个及自行设计建设的教学实习农场、牧场、果园、苗圃、水电站等8个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其中国家级野外定位研究站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科技厅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16个,校外实训基地、毕业生实训基地38个。建有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藏实验基地、西藏自治区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西藏自治区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等多个基地,北京林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农牧学院成人教育函授站2个。现有纸质藏书44.8万册,图书资源总量(含远程)超过201万册(种);编辑出版学报、校报等。校园总建筑面积198852.34㎡,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105341.53㎡。现有固定资产38084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377万元。\r
\r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这个教育工作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办学模式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扬。建院44年来,已为西藏农牧林水电等行业培养全日制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近2万人。毕业生走向社会后,均显示出扎实的功底、较强的竞争能力、动手能力和发展潜力,深受社会欢迎和信赖。我院毕业生工作在西藏各条战线,真正“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他们中的大多数已成为技术、管理、科研和教学等方面的骨干,为西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全国优秀组工干部”、当代大学生的榜样——祁爱群就是我院毕业生中的杰出代表。学院已经建设成为一所现代化的农牧业院校,成为了西藏各级领导骨干、科研骨干、管理骨干的摇篮。\r
\r
学院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着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积极推动校地合作,促进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增强社会服务能力,走出了一条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优势、科研平台优势、教育资源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新路子。“十二五”以来,360项科研项目获国家级、自治区级立项,到位经费1.78亿元,其中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占全区的46%,承担4项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和多项专题,位居西藏科研机构和高校前列;荣获自治区级科学技术奖11项,其它类科技奖12项,“青藏高原牦牛乳深加工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青藏高原青稞与牧草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发及应用”两个项目分别于2010年、2014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公开发表论文近1500篇,其中核心及以上期刊572篇,被SCI收录21篇、EI收录18篇、CPCI收录1篇;出版学术专著16部,获专利授权16项。围绕西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研究,先后在拉萨、那曲、山南、昌都等地(市)建立各种生态类型试验示范区,在藏北高寒退化草地等应用推广相关技术5万亩,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先后承担各类科技培训、技术指导、规划设计、建材检测、科技示范等社会服务200余项,研制生产了“牦牛瘦死病疫苗”,推广6个玉米新品种及双低饲料油菜饲油1号、藏鸡鸡苗、藏猪繁育技术,不仅拓宽了老百姓生产选种渠道,提高了科技含量,实现了增收目标,更有力地推进了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十分可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自治区人社厅、教育厅、农牧厅、林业局、科协等单位及部分地县承办各级各类培训班42班次,利用科研项目对农牧民开展农作物栽培、玉米新品种种植、藏香猪和藏鸡饲养、经济林木种植与修剪、工程施工等实用技术培训,2014至今培训各级各类人员4780余人次;每年科技人员下基层从事科研和社会服务达800余人次。\r
\r
学院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密切关注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潮流,不断深化改革,实行开放办学。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水利部以及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河海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吉林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等有关部局、高校、科研机构共29个单位,先后分八批选派87名高素质援藏干部对口支援我院,有力地促进了学院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r
\r
学院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进一步完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的激励机制和平台,为学生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培养渠道多样。近年来,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结构模型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和自治区“成才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大赛及自治区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中获得了多次优秀组织奖和20余项作品奖;学院先后荣获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服务集体、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先进集体、第八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诸多荣誉,个人多次获奖。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奖、贷、助、补、减(免)”体系,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农科优秀学生奖学金、农牧农学院优秀学生奖学金、张光斗奖学金、白玛央金奖学金、罗蒙助学金、学院“特困学生专项助学金”、勤工助学岗位帮扶等各级各类奖助学金、帮扶措施20余项,资助工作覆盖到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2009级学生开始,自治区对我院40个涉农专业实行了免费教育,并给予生活补助。\r
\r
学院先后荣膺“全区教育系统文明单位”、“西藏自治区文明学校”,全区高校教学工作评价“教学进步奖”、“教学管理奖”和“实验与实践教学奖”;2007年10月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2011年被评为“全区教育系统优秀党组织”,2012年荣获“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西藏自治区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单位”、“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荣誉称号。2015年荣获西藏科协系统2011-2015年先进集体荣誉称号。\r
\r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学院将始终立足高原,面向西藏,服务“三农”,坚持“质量兴校、人才强校、特色立校、文化彰校”的办学理念和“以质量求生存、以人才促发展、以学科显特色、以管理增效益”的办学思路,秉承“博学为农、精业兴藏”的校训和“爱国、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和学院“筹建精神”,抢抓历史发展机遇,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拓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开展继续教育;努力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民族统一团结、爱藏敬业、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实践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型和复合型人才;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高原生态安全为主线,面向西藏经济社会拓展急需专业,面向高原特色稳固发展优势学科,最终实现农、工、理、管多学科协调发展;建校六十年之际,把学校建设成为高原特色鲜明、优势学科一流的应用研究型农牧大学,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