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临床表现为多系统、多脏器累及,免疫学异常表现为多克隆B细胞活化,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产生组织损伤,肾脏受累最常见。
而对于狼疮活动及狼疮肾炎(LN)的预测和分型尚缺乏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高的指标。
该项目主要探讨检测抗Clq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uA)和抗dsDNA抗体对狼疮活动和狼疮肾炎的价值,明确SLE患者血清自身抗体与肾脏损害的关系,研究血清抗Clq抗体在狼疮肾炎病理中的致病机理及在LN分型中的价值。
收集临床资料,采集SLE患者血清,部分患者行肾脏穿刺活检病理,将系统性红斑狼疮分为疾病活动和疾病稳定组、狼疮肾炎(LN)和非狼疮肾炎组(NLN),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SLE患者血清中的抗Clq抗体、AnuA、抗ds-DNA抗体水平,分析三种抗体与临床实验室指标、疾病活动性评分(SLEDAI)、LN的病理分型及肾脏免疫复合物沉积的关系。
结果显示:抗C1q抗体、AnuA和dsDNA抗体都是狼疮疾病活动的指标,都与LN有关,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疾病活动检出率,另外发现三种抗体均与肾脏损伤有关,三种抗体联合检测有助于肾脏损害的诊断。
LN患者血清中的抗C1q抗体与狼疮疾病活动和肾脏损伤有密切的关系。
通过检测血清中抗Clq抗体对判断LN患者肾脏病变的活动性有重要价值,对LN的病理类型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主要创新点如下:在国内最早、最全面开展抗dsDNA抗体、抗Clq抗体和AnuA检测,并不断优化抗dsDNA检测方法。
在国内进一步验证了抗dsDNA抗体、抗Clq抗体和AnuA都与SLE疾病活动有关。
三抗体在SLE的检出率在45.6%-55%;对SLE疾病活动的敏感性在63.8%-73.8%,抗Clq抗体<抗dsDNA抗体。
首次提出联合检测自身抗体的重要性。
64.4%的SLE三种自身抗体不一致,而抗dsDNA抗体和AnuA检测的一致率高达89.8%。
联合检测抗dsDNA抗体、抗Clq抗体可以将SLE疾病活动的检出率由63.88%~69.44%提高到83.33%,三抗体联合检测对SLE疾病活动的敏感性更高达87.5%。
进一步证明三抗体皆与LN有关。
狼疮肾炎患者血清三种抗体水平明显高于无肾炎SLE。
国内系统观察了抗C1q抗体检测在LN的价值。
首先是LN患者抗C1q抗体水平明显高于无肾炎的SLE;其次抗C1q抗体还与蛋白尿水平有关;再者抗C1q抗体在III和IV型LN水平最高,明显高于II型和VI型LN;最后,抗C1q抗体阳性的LN病理中多有C1q沉积,提示抗C1q抗体参与了LN的发病。
国内首次探索了三抗体产生机制。
观察到SLE增殖诱导配体(APRIL)表达增加,促进B细胞活化,与抗C1q抗体、AnuA产生有关;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水平升高诱导凋亡,与抗dsDNA抗体和AnuA有关。
这些抗体的检测方法方便、简单、可行性高、较经济,且临床价值高,现已常规应用于临床10年,为SLE判断疾病活动度及LN患者肾脏病变活动性提供依据。
项目发表论文13篇,其中SCI收录1篇,中华系列杂志4篇。
培养研究生4人,参加国内会议10次并做推广。
检测病人超15000人次,创造经济效益超400万。
项目在全省超10家三级医院推广,推动了学科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