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技成果列表> 科技成果详细

耦合熔融结晶制备高纯联苯的方法

技术类型: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转让方式:技术转让、技术入股

创新度:

先进度:

技术来源:院校

应用领域:基础化学原料制造

技术领域:精细化学品制备及应用技术

发展阶段:量产

了解与分析本科技成果,可查看成果概况并使用以下技术转移数智化应用工具:
成果概况
简介

本技术涉及一种从煤焦油回收洗油减压精馏后的富集联苯馏分,制备高纯度联苯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 将液态联苯馏分加入悬浮熔融结晶器内,按照(0.5~6)℃/h降温,终温为(20-40)℃。

  2. 过滤:液相进入减压精馏塔进行分离,固相作为步骤3的原料。

  3. 将步骤2得到的固相熔化后,加入层式熔融结晶器内,按照(1-4)℃/h降温,降温至(60-64)℃,恒温0.5小时,母液返回步骤1作为原料。对晶体进行发汗,升温速率为(2-6)℃/h,升温至(68-69)℃,恒温0.5小时,排出母液返回步骤3作原料。对晶体全部熔化后作为产品。

(此文字表达经过AI优化完善,查看原文请点击原文)
相关资源数据
聚丙烯系列疏水微孔膜
采用热致相分离(TIPS)方法通过制备聚丙烯系列疏水微孔膜材料,包括纯聚丙烯疏水微孔膜、聚丙烯/二氧...
应用领域:专用化学产品制造
耦合熔融结晶制备高纯联苯的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从煤焦油回收洗油减压精馏后的富集联苯馏分制备高纯度联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液态...
应用领域:基础化学原料制造
海洋牌盐藻蓝莓软胶囊
视疲劳,是一种眼科常见病,由于人们长期使用电子产品、加班熬夜等不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患视疲劳的人越来...
应用领域:生物药品制品制造
污泥或微藻等生物质热解制油
污泥或微藻等生物质热解制油:污泥或微藻热化学转化过程的产油主要机理是脂肪族化合物的分解和蛋白质肽键的...
应用领域:环境治理业
基于酸粥的高抗氧化和降胆固醇活性益生菌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酸粥的高抗氧化和降胆固醇活性益生菌及应用,菌种名称为SZ8,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
应用领域:生物药品制品制造
特种废水生态型混凝一级强化预处理与资源回收技术
天津科技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课题组经过近七年的科学研究,成功开发了具有知识产权的、无毒生态型的...
应用领域:环境治理业
仿真工业软件
瞬态高度非线性冲击动力学仿真软件,擅长极限力学仿真,具有碰撞、冲击、爆炸、侵彻、穿甲、跌落、动态裂纹...
领域:电子信息
大载荷氢能源固定翼高速无人机
本项目提供了一种大载重、无旋翼高速氢动力无人机原型机。关键技术有移动式氢燃料电池电堆控制系统、燃料电...
领域:新能源与节能
用于数据中心的硅光芯片与模块产业化项目
本项目市场前景良好,AI强势驱动下即将爆发的千亿级市场,具有二十余年光通信行业的深厚积累,拥有领先的...
领域:电子信息
东数西算温冷元件及系统产业化
分布式液冷系统的一次散热,是东数西算的服务器、存储器等算力安全和节能的根本保证。 项目优势,产品突破...
领域:新能源与节能
快捷预制金锡产业化应用项目
采用预制快捷成型,可以将焊片预先压合并键合在盖板上,且金锡焊片保持原有焊料的形状和性能,这样在后续盖...
领域:新材料
企业数智生态赋能者
基于应用场景,算法模型可在云服务器、边缘智盒,智能摄像头对场景提供“云、边、端”协同机制的AI分析,...
领域:电子信息
的全耦合模拟
这篇文章主要研究了近百年来中国气温-降水复合极端事件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年代际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气温-降水复合极端事件的总频数呈上升趋势,可分为三个阶段。研究还表明,暖干和冷湿事件的频数高于暖湿和冷干事件,但暖湿事件的增加速度很快。研究得到了多个项目的共同支持。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地球与空间科学》上,对于了解中国气候变化和应对极端天气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发表时间: 2023-09-15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
农业水土资源耦合研究进展与展望
这篇文章主要研究了农业水土资源耦合研究的进展和展望。文章通过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借助CiteSpace软件对农业水土资源耦合研究进行分析,初步梳理了研究发展历程,并明晰了未来研究发展方向和突破点。研究聚焦于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及效用,构成“格局—过程—响应”的研究体系。文章还指出了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关键领域,如进一步明晰水土资源空间分异特征、加强土地利用与水文过程的二元互馈机理研究等。这篇文章有助于推动农业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发表时间: 2023-09-22 相关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
铠甲催化剂高效去耦合电解水
这篇文章主要研究了iChEM研究人员邓德会团队成功构建的电解水解耦装置。该装置以铠甲催化剂为电极,实现了过剩电力向氢能的高效转化,为电力削峰填谷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该装置在电流密度为100mA/cm2的测试中展现出低电位和高产氢容量,可节约高峰期产氢用电。研究还表明,铠甲催化剂的优异活性源于金属内核和石墨烯壳层的协同作用。该研究得到了多个项目的支持。该成果对电网系统的削峰填谷和智能电网的构建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发表时间: 2021-08-10 相关机构: 厦门大学
官方社群